●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小薇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施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暖民心的行动,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生活,解决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切身体会到民生事业的巨大变化,兵团各族职工群众心怀感恩,对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感谢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兵团儿女心向党,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牢记心间,时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把日子过得更红火更幸福。
“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笑容肯定就多了”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三师四十四团十八连居民海丽其克姑·尤努斯正坐在自家小院里享受闲暇时光,她说:“我住上了漂亮的砖瓦房,还在离家不远的工厂找到了工作,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全是托了共产党的福。”
四十四团曾是兵团深度贫困团场之一、十八连是该团最贫困的连队。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为了亿万人民的幸福,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
2019年年底,兵团实现贫困团场全部摘帽,贫困连队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的滋味比蜜甜,我感到很幸福。”令海丽其克姑·尤努斯高兴和感慨的,不仅仅是自己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更是包括自己在内的16.1万名兵团贫困人口都实现了脱贫,生活从此变了模样。
党的政策好不好?看看职工群众的笑脸就知道!
经营着一家农家生态园的一师十一团职工邹世成笑着说:“习近平总书记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几年,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笑容肯定就多了。”
由于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誉为“沙漠之门”的一师十一团曾饱受风沙之苦。而如今,这里不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乡村振兴开始全面推进。兵团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在兴产业、促就业、聚人才等方面持续用力,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十一团立足独具特色的沙漠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沙漠文旅产业,昔日令人头疼的黄沙成了助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沙”。
“好日子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跟着中国共产党,更好的生活还在后头呢!”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今,兵团各族职工群众正合力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
“关心关怀暖到了我们的心窝子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作为阿依娜刺绣坊的负责人,四师七十七团八连职工阿娜尔汗·吐尔森纳洪带领着连队喜爱刺绣的少数民族妇女制作刺绣产品创收。“我从小跟着妈妈学刺绣技艺,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靠销售刺绣产品补贴家用。长大后,我有了一个创业梦想,想在团场开一家小店,售卖自己制作的刺绣产品。如果没有党的关怀,我的创业梦想肯定难以实现,更别说带领其他人一起增收致富了。”阿娜尔汗·吐尔森纳洪说,创业之初,团场给予她很多帮助和支持,不仅免费为她提供厂房、配备设备,还积极帮她争取各类项目资金。
“这几年,各种支持就业创业的好政策,让我们觉得党中央和人民永远心连心。”提到现在的工作,阿娜尔汗·吐尔森纳洪脸上神采飞扬。
“工作快半年了,每天我都过得很充实。”在十二师一〇四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的罗杜娟对目前的工作十分满意。作为应届毕业生,罗杜娟通过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岗位信息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顺利被心仪单位录用,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党的好政策帮助我们这些青年学子迈好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我为自己生在这个时代而自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不断拓宽职工群众就业创业渠道,就业人员规模不断壮大。数据显示,兵团全社会就业人员由2012年的117.22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48.45万人。
“这里的菜品种类多、味道好,我每天都来。”一到饭点,六师五家渠市市民孙云镇都会到五家渠智慧康服务中心餐厅就餐。“我还购买了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会定期到我家里打扫卫生,没想到我一把年纪了,还时髦了一回。”孙云镇老人笑着说,多亏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年人的关心,养老保障和为老服务工作不断发展,我的老年生活充实又幸福。
“一老一幼”总关情。这十年,聚焦“一老”,兵团着力构建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随着覆盖兵团、师、团场、连队四级老年人津补贴制度的逐步建立,特困老年人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兵团老年人安享着幸福晚年。聚焦“一幼”,兵团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夯实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培养了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兵团不断健全完善对困境、留守、孤残儿童的保障机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前不久,家住六师一〇二团二连的包现才收到了每月按时发放的低保金,还收到了一次性生活补助,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暖到了我们的心窝子里,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力度持续加大,民生保障事业全面推进,一张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正在织密织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由2012年的146.6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09.3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2012年的222.78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65.1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越擦越亮的民生底色,不断提升着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
“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
在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看来,现在的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我们在这住了很多年舍不得搬走,但说实话每天爬六层楼真不轻松。”刘凤仙家住八师石河子市3小区,该师市全面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后,她家所在楼房加装了电梯。刘凤仙喜滋滋地说:“有了电梯,我们生活方便多了。”
“连队的土路坑洼不平,晴天路过一身土、下雨趟着泥水走,不管是去地里干活还是外出办事都不方便。”曾经,十四师四十七团二连职工阿卜拉·萨依提的愿望就是有条平整宽阔的柏油路直通家门口。随着兵团公路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他的愿望实现了。
“我患有冠心病,需要植入冠脉支架,但以前每只1万多元的价格,让我觉得压力很大。”2021年,国家组织集中采购的冠脉支架单价从1.3万元下降至700元左右,六师一〇三团职工何道明顺利接受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成为兵团首批受益者之一。“支架降价大大减轻了我的看病负担,真是太好了。”何道明说。
加装的电梯、铺平的道路、降价的支架,都紧紧连接着民心。包括刘凤仙、阿卜拉·萨依提和何道明在内的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
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兵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兵团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预算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以上,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以实施“十件实事”为抓手,实实在在帮职工群众解难题、为职工群众增福祉、让职工群众享公平——
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改善。健康兵团建设全面推进,全兵团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54个、各类卫生人员2.8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21万张。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全兵团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35所,较2012年增长17.81%。学前教育毛入学率98.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0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4%,较2012年分别增长21.6%、4.96%、9.37%。
……
十年间,兵团民生改善不停步,各族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项项民生工程、一组组民生数据、一个个民生故事,无不透着欣喜与温暖,这些值得书写的民生注脚、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浸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镌刻着兵团党委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同时也托举着300余万名兵团儿女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