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八师石河子市向阳街道1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垃圾分类我参与,争做文明小市民”宣传活动。图为工作人员向来参观的小朋友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刘胜 曹雨萌 摄
十二师五一农场怡丰园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保护环境,从指尖做起”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和家长一起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农场人居环境整治。图为志愿者在打扫环境卫生(摄于5月7日)。 文新琦 摄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勉励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时,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垃圾分类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小事”,更是关乎绿色发展的“生态大事”。近年来,兵团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职工群众争当垃圾分类践行者,加强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有机衔接和处置设施建设,多措并举做好“关键小事”,让生活“绿”起来,让城市“轻”下来,为美丽兵团建设赋能添彩。
人人参与,从源头为垃圾“瘦身”
“可回收垃圾放入蓝色垃圾桶,有害垃圾放入红色垃圾桶,厨余垃圾放入绿色垃圾桶,其他垃圾放入灰色垃圾桶……”几乎每到周末,居住在阿拉尔市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姜昆都会来到各小区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基本常识,普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知识,引导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生活习惯。
“遇到老人和小孩,就搭把手帮忙扔一下垃圾,遇到不理解垃圾分类的居民,便耐心给他们解释,有时候还会现场示范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姜昆说,从最初的不明白、不习惯,到现在的主动分类、积极参与,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
作为兵团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阿拉尔市广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了“领导挂帅、街道牵头、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截至目前,阿拉尔市已基本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在市域范围内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5大类,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近日,由八师石河子市红山街道火车站社区和八师石河子市城市管理局组成的垃圾分类宣讲队活跃在各小区、学校和公园,宣讲员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有趣的互动游戏,向居民介绍为什么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知识。
印发《关于推进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全市49所学校6万余名师生参与垃圾分类,积极开展“红领巾助力垃圾分类”等志愿活动,提高青少年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参与度、认知度,形成青少年与家长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各街道社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近年来,石河子市将垃圾分类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范畴,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全力打造清新、整洁、靓丽的城市环境。
“垃圾分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场‘持久战’,从居民习惯养成这个源头开始跑好‘最初一公里’,垃圾分类的整个链条才能良性运转。”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镇建设管理处处长王小强介绍,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兵团涌现出一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志愿者,他们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周边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身垃圾分类事业。
示范引领,垃圾分类从“时尚”走向日常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
为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兵团办公厅印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决定在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双河市4个城市和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2个园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记者从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试点城市和园区均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整体、系统、科学、稳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近年来,阿拉尔市共设置分类垃圾桶4700余个,智能垃圾分类房、分类亭9座,投入7700余万元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及中转站2座,申报地方专项债券资金6000余万元,拟建可回收物资源利用中心2座及附属配套设施,实现前端收集与末端处置体系有效衔接,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闭环系统。
双河市强化生活垃圾收运设施配置建设,积极筹措资金,购置30辆压缩垃圾车、洒水车等环卫车辆,建设100座垃圾分类投放站,配置980个垃圾分类投放桶,给居民发放7600余个家用分类垃圾桶,为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提供了设施保障。
通过一系列有力、有为、有效的举措,“随手扔”变成了“随手分”,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能力都得到提升,垃圾分类正走进万千家庭,从“时尚”变为日常。
据统计,目前兵团各城市已建成生活垃圾填埋设施11座,日处理能力达1500吨,建成生活垃圾转运设施19座,配置生活垃圾运输车辆232辆,设置生活垃圾投放点6180余处,配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2.6万余个。
精细管理,垃圾分类亮点频现
6月20日早晨,家住石河子市红山街道3社区3小区的居民郝农准备出门晨练,他顺手把已经分类好的垃圾和积分IC卡带出了门。来到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后,郝农将纸盒、玻璃瓶、金属罐等可回收垃圾进行称重后,刷了一下IC卡,这些垃圾成功投递并顺利积分。
“我们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小区里建了4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和1个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居民可以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洗衣液、垃圾袋、米面油等,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特别高,小区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干净整洁了。”石河子市红山街道3社区居委会主任周雁良说。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石河子市建立了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机制,居民准确投放后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在指定地点兑换相应物品。
2021年,石河子市建设并运行“绿色生活”垃圾分类APP,便于居民查询分类记录、进行积分管理。截至目前,“绿色生活”垃圾分类APP注册人数已达13万。
腐烂的蔬菜、变质的水果、吃不完的剩饭……谈到餐厨垃圾,大家都避而远之。然而在双河市,餐厨垃圾反而变成了“宝贝”。双河市在城区全面推进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工作,指导150余家餐饮单位、党政机关(学校)食堂以及农贸市场签订收运协议,餐厨垃圾实现分类收集。
在双河市的餐厨垃圾处理厂,通过微生物处理技术,餐厨垃圾“摇身一变”成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肥,实现了资源化处理。目前,双河市每日集中收集处理餐厨垃圾5吨,城区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垃圾收集率在80%以上。
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几年,兵团垃圾分类推进力度持续加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亮点频现,成效初显。
近日,阿拉尔市生活垃圾分类体验馆迎来了一批批前来学习参观的游客,大家全身心体验馆内的垃圾分类VR设备,垃圾分类科普、趣味竞技游戏等项目,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准确性。今年,该馆入选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这也是全疆首家生活垃圾分类体验馆。
“垃圾分类体验馆秉承‘参观+体验+共享’的理念,借助图片、视频、VR科技互动技术,为市民提供垃圾分类知识科普教育的同时,以身临其境的场景式体验,让大家了解垃圾分类再利用的好处,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一师阿拉尔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处长胡琳璃说。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人人参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推进。
“我们将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兵团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指导各师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同时,编制兵团城镇环卫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各师市谋划储备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项目,科学合理布局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进一步补齐生活垃圾终端分类处理设施短板,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王小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