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生态环境保护 >> 详细内容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奏曲” ——看兵团如何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发布:2023-05-23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王素凡  编审:生态环境局  浏览量:240 


二师开都河流域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葛玉杰向天鹅投喂玉米(资料图片)。二师铁门关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少年轻人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葛玉杰 提供


新疆天业集团绿进沙退志愿服务队开展沙漠植被维护活动(资料图片)。近5年间,该志愿服务队已从成立初的32人,发展到现在的335人。 天业集团 提供


一群黑琴鸡在十师一八五团草场上空振翅飞翔(资料图片)。王新平 摄


在七师一二五团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出没的赤狐(资料图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选择在自然保护区“安家”。高曙光 摄


一名工作人员将医治好的白鹭放生到大自然(资料图片)。近年,十师公安局森林分局探索建立工作机制,警民携手主动发现、接力救助、协助放生野生动物。符菲 马明娇 摄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山川河流、万千草木、珍禽异兽,都展现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近年,兵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自然保护地修复监管,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局面,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协奏曲”。

“监管+修复” 打造宜居栖息地

初夏时节,穿行在六师五家渠市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你会感到越走越“荒凉”——核心区、缓冲区内人迹罕至,极目远眺,唯有丰茂的植被与水泡子交错着向远方伸展。

“‘荒’是对人来说的,对动植物来说,这里热闹得很。”顺着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薛卫兵手指的方向望去,记者看到成群的野鸭、白鹭等鸟类在湿地栖息。人一走近,它们便飞远了。

“别看现在这么美,10年前,这里可没这么‘风光’。”薛卫兵告诉记者,“过去,附近有很多工厂和居民,排放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顺着暗藏的排污管道直接流入湖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野生鸟类数量大幅减少。”

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兵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启动青格达湿地保护工程,严肃查处周边超标排放工厂,对严重污染企业坚决予以关停、搬迁处理;在湿地周边加大监管力度,大力改善湖水水质。

人退,沙沉,苇长,鸟进。如今,良好的栖息环境引得大量候鸟来此栖息、繁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玉带海雕等动物也开始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物种逐渐丰饶的青格达湖成功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目前,青格达湖水体质量基本稳定在IV类以上,年过鸟量25万只以上,动植物种类增加到200种以上,根据观察,每年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薛卫兵说。

2021年以来,兵团大力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先后出台《兵团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兵团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推进与生态保护红线相衔接,落实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兵团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积极开展“回头看”自查工作,全面加强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强化管护措施;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为打造野生动物宜居栖息地构筑坚实屏障。

5月17日一大早,三师图木舒克市叶尔羌河中下游湿地自然保护区巡护人员祁宝年就开始了一天的日常巡护工作。保护区占地面积66.66万亩,为保护湿地环境,进一步掌握动植物生长情况,祁宝年几乎每天都穿行于湿地芦苇丛之间,进行巡护监测。

近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加大监管力度,聘用28名巡护人员,并对巡护员进行严格的业务管护培训,建立巡护管理制度,加强保护区内的资源管护工作。

“每年,我们都会对保护区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检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三师图木舒克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夏俭利介绍。

截至2022年底,兵团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22处,总面积16.88万公顷。通过加大自然保护地监管修复力度,兵团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得到有效保护。

“执法+救援” 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

织密织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兵团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提升科学执法水平,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硬核”保障。

“要让法规落地重在落实执法。”兵团生态环境局自然保护处副处长徐婕说,“近年来,兵团加大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全兵团范围内开展打击涉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及走私活动专项行动,健全联合执法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和惩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了兵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2022年,兵团林业和草原局牵头,联合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等单位共同开展兵团“2022清风行动”,建立联合执法的协调机制。仅半年时间,兵团各师市通过联合执法检查,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3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7人,收缴违法猎取的野生动物10只,收缴盗挖盗采野生植物498株,收缴非法猎具渔具269个。

在严格执法保证动植物生存的同时,兵团的野生动物救护举措也兼具人情味儿。

兵团开展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职工利益受损补偿工作,2022年,由各师市进行摸底排查确定补偿资金分配方案,申请兵团本级专项资金64.11万元用于5个师市145人因野生动物造成职工农作物及牲畜受损补偿工作。

“有一只受伤的鸟掉到我家院子里,无法正常飞行,需要救治。”4月17日,十师公安局森林分局接到电话。

随后,十师公安局森林分局立即组织人员前往查看,发现受伤的鸟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爪隼后,工作人员立即将它送到动物医疗诊所进行专业治疗。

近年来,十师公安局森林分局在开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专项执法行动的同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逐步探索建立了一条警民主动发现,接力救助,协助放生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机制。

在四师七十四团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四师公安局森林分局基层派出所民警别克布罗德·达吾提正带着几名职工群众深一脚浅一脚地开展候鸟保护救助活动。

巡林10年来,别克布罗德·达吾提野生动物救援“战绩”斐然:开展救助受伤野生动物活动300多次,救助放生国家二级珍贵、濒危野生动物80余只,救助自治区一级野生动物40余只。

今年4月,《兵团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提出,依法加强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测管理,建立生物安全培训、跟踪检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制定风险防控计划和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强化联防联控和过程管理,保障生物安全。

严格的执法力度、完善的救助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动物在兵团“安家”。截至目前,兵团现有脊椎动物73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6种,其中,藏羚羊、蒙新河狸、普氏野马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9种。

“宣传引导+绿色生活” 构建大环保格局

时而振翅飞翔、时而曲颈低头,在二师二十一团开都河流域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葛玉杰的电脑里,留存着近3万张天鹅的照片。

“2013年,我在摄影途中发现这里有天鹅后,就自发组织了一个志愿者服务队,给天鹅喂食、维护周边环境。从最开始发现的6只天鹅,到现在已经有近400只了。”葛玉杰一边给记者展示他拍摄的照片,一边说。

不仅是天鹅的数量在增长,葛玉杰告诉记者,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少年轻人纷纷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给天鹅投喂玉米,巡护观察天鹅。目前,二十一团开都河流域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共有80余名志愿者,成员有生产一线职工群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等。

如今,兵团共有近1000人从事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累计开展志愿活动200万次。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热情高涨。

举办生物多样性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上下联动开展生物多样性主题宣传活动,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合力宣传造势……兵团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夯实宣传教育阵地,引导职工群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小积累实现大效应,形成保护合力。

“将减碳量可视化,激励更多人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十一师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昝燕燕在介绍“简碳APP”时这样说。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十一师职业技术学校打造碳普惠公共服务平台,在校园内建立低碳生活社区,广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APP推行后,预计一年可累计减碳5吨左右。”昝燕燕说。

不止十一师,八师石河子市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形成学校、企业齐抓共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局面。

石河子第三小学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倡导绿色生活”宣传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1000多个家庭自觉践行绿色生活。

新疆天业集团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立足十户滩新材料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开展植绿护绿志愿行动。5年来,公司完成1000多亩沙滩梭梭林改造及沙山绿化环境保护工程。

兵团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爱琴表示,兵团还将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将保护理念融入兵团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统筹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