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详细内容
一个“果”链出大产业
发布:2025-09-22 来源:  作者:  编审:可克达拉经开区  浏览量:0 

一个链出大产业

 

9月的一师五团沙河镇,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勾勒出一幅丰收时节的美丽图景。这座素有苹果之乡美誉的团镇,凭借7.1万亩苹果园、29.2万吨年产量、14.39亿元年产值,获得天山玉苹果特色小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等荣誉,今年还获评了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依托苹果产业崛起,走出了一条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构筑根基

从小户分散种植向现代化产业转型

老马,你家的苹果长得也太好了!”99日,离苹果上市还有1个月的时间,收购商早早就来到五团七连职工马卫东的果园,看到满树的优质果,忍不住称赞道,这样的苹果,我出的价格要比市场价每公斤高0.2元。

看着诱人的苹果,马卫东想起当初的顾虑,不禁感慨道:多亏了团镇出台的好政策,还有技术员的耐心指导。我的老果园,改造后焕发了新活力。

2019年的春天,五团沙河镇启动老果园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工作。

马卫东的果园已经有20多年种植历史了,果树枝繁叶茂,但坐果不理想,所结的果实商品果率低。马卫东也想改造自家果园,但眼看要将倾注了心血的果树落头、提干,还要伐掉株距近的果树,就像剜掉心头肉一样,说什么也舍不得。

落头、提干、间伐、疏枝,不是瞎砍,是根据果树的生长规律,让每一棵果树都能充分沐浴阳光和吸收养分;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觉得果树少了、枝条稀了,但长远来看,果子的品质和产量都会提升。团镇的技术员多次上门,耐心为他讲果园改造的好处,最终才说服了马卫东。

如今,马卫东的果园成了五团沙河镇老果园改造的示范园,他也成了连队里的改造能手

马卫东的经历,是五团沙河镇推进老园新生的缩影。五团沙河镇启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五年行动,对4万亩老果园实施落头、提干等系统改造,老果园种植模式逐步从高大粗放矮密精细转变。

五团沙河镇地处冰糖心苹果核心产业带,年均日照时数超2800个小时,昼夜温差可达15摄氏度以上。天山雪水蜿蜒流淌,浸润着沙质土壤,不仅保证了果树生长所需的优质水源,更让土壤兼具透气性与保肥性,成为红富士苹果树生长的理想沃土。

五团沙河镇自1956年建团起,开始种植苹果树,69载耕耘,历经小户分散种植、规模化发展、提质增效阶段,如今正快速向现代化产业转型。

科技赋能

从传统种植向智慧农业迈进

清晨的阳光照进五团沙河镇陕西方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苹果园,技术员王思涵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带着营养液的水沿着滴灌带,精准地滴进地里,渗向每棵果树的根系。

今年挂果期,有片果树出现叶片发黄的情况。王思涵点开系统后台,调出施肥记录,发现钾元素的输送量比标准值低了7个百分点。他滑动屏幕调整参数,5分钟后,重新配比的营养液就顺着管道流进了土壤。3天后,泛黄的叶片开始慢慢转绿了。

你看这组数据,用智能系统后,省肥省水,果子的甜度还提高了2个点。王思涵说。

这片果园是五团沙河镇与陕西方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打造的高标准示范园,果园内配套的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一部手机管千亩的智慧种植。

过去两棵果树株距为4米,现在株距缩小至1.2米,同时加大行距,便于农业机械直接进园作业。在高标准示范园,五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专业技术员杨春梅指着整齐排列的果树介绍道,从传统乔化栽培到矮砧密植栽培,每亩果树数量从60棵提升至129棵,通过纺锤形树型设计,苹果光照更均匀,商品率大幅提高。

每棵树保留25个至30个结果枝,每个枝上预留果子数量都精准测算,果子的果型、着色都能精准把控,第三年就有产量,第五六年进入丰产期,挂果时间比传统栽培提前了两年。该公司生产部部长马厚泽道出了矮砧密植模式的优势。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种植环节,更延伸至果子采后处理。2023年,五团沙河镇投资320万元建成双通道、八组分装台的苹果自动分选线,实现了从人工挑选智能分选的跨越。每个苹果进入分选箱后会被拍摄16张照片,系统从颜色、糖分、大小、疤痕等维度进行精准分析,一条生产线的效率相当于40个人工10个小时的工作量。新疆玉尔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冷库经理王思义介绍。

产业化发展

从单打独斗向联农富农跃升

五团四连职工单永花种植苹果树已有15年时间,以前苹果丰收时,最操心的是苹果销售。有一年,外地来的收购商给她的苹果只出价每公斤3.2元,她犹豫着没答应,结果红彤彤的苹果堆在地头烂了三成,最后连本钱都没挣回来。回想起果贱伤农的往事,单永花仍心有余悸。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收购商挑刺。他们不是嫌果形不正,就是嫌色泽不匀,其实就是想压价。单永花说,说到底,就是果农在地头坐等外地客商收购,单打独斗,没有定价话语权,价格高低收购商说了算。现在,果子一下树就有企业包揽,货还没运走就拿到了货款,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苹果销售难了。单永花的脸上满是喜悦。

解除职工群众销售果子的后顾之忧,靠的是团镇完善的产业链。

近年来,五团沙河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职工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五团沙河镇已成立24个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330人,注册资金达10102.5万元,培育师市级农工合作社示范社3个;引进10家果业仓储加工销售企业,形成了企业带动合作社、合作社联结职工的产业发展共同体。

我们对推广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做电商的企业和合作社给予贷款贴息,对带动作用明显的主体进行奖补,就是想吸引大家一起参与到苹果产业发展中来。五团沙河镇党委书记、五团政委窦俊杰表示。

在五团七连,苹果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连队9221亩果园培育出早熟富士、红富士等优质品种,通过建设仓储冷库、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打造人才培训基地,成为团镇苹果产业示范连队。

全链延伸

一个苹果多元业态蝶变

过去苹果只能鲜卖,滞销后就烂在地里了。现在好了,精品果进超市,次果用来酿酒,残果用于榨果汁,一个苹果都不浪费。单永花的感慨,道出了五团苹果产业链延伸带来的变化。如今,五团沙河镇已形成种苗繁育种植管理仓储保鲜精深加工电商销售休闲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让苹果的价值得到最大化释放。

在仓储保鲜环节,五团建成10座总仓储能力达5万吨的冷库,以及集鲜果批发零售、气调保鲜功能于一体的南疆果品交易市场。市场一期254间商铺、54间气调库保障了鲜果的错峰销售;二期电子商务园、果品展示区、冷链物流库、加工厂房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配套设施。有了冷库和气调库,苹果能保鲜68个月,我们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销售时间,2024年我的苹果每公斤多卖了2元。单永花笑着说。

精深加工是五团苹果产业增值的关键一环。2023年,五团沙河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聚焦苹果深加工技术攻关。从苹果到苹果酒,要经过破碎、榨汁、酒精发酵等10多道工序,经过3个多月反复试验,苹果蒸馏酒和苹果醋的工艺基本成熟,下一步就能实现产业化生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志西介绍。

新疆玉尔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丽表示,深加工项目投产后,不仅能消化残次果,还能让苹果附加值提升35倍,每年可为果农增加收入超千万元。

随着业态更加多元,产业加速细分,链条不断延长,一批懂市场、善经营的新农人应运而生,他们化身网红主播,为五团苹果打开了线上销路2023年运营的五团电商直播基地,已开展直播带货500余场,销售苹果等农产品310吨,销售额达1300万元。

苹果从地头直接发往消费者手中,省去了中间环节,果农能多赚钱,消费者也能买到新鲜果。该公司执行董事张卫军说。

1956年的零星种植到如今的7.1万亩规模;从传统的论堆卖到如今的论个卖”“卖品牌;从单一的鲜食销售到如今的全产业链发展——五团沙河镇的苹果产业,见证了一座团镇的成长与蜕变。随着高标准示范园建设的推进、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五团沙河镇正以苹果产业为笔,绘就灿烂的强镇富民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