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详细内容
马静茹:躬身耕耘,美丽田野绽芳华
发布:2025-07-21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  编审:可克达拉经开区  浏览量:0 

626日,在九师团结农场二连的育苗基地里,一位个子高挑、短发干练、身着朴素的女性正俯身查看麦后复播(移栽)西蓝花新品种苗的长势。

看样子出苗率在百分之九十左右。

这个出苗率真不错,这几天温度高,长得可真快。她难掩心中的喜悦,轻声与身旁的人交流着。她,就是九师白杨市农业(畜牧)科学研究所技术员马静茹。

2010年,马静茹大学毕业后来到九师农业(畜牧)科学研究所参加工作。彼时,九师党委提出田园牧歌的发展理念,围绕这一理念,该研究所制定了加强设施园艺研究的工作思路。学习园艺专业的马静茹,敏锐地捕捉到了机遇。

马静茹深入分析九师设施农业种植结构后,大胆提出试种精品小西瓜的建议。得到所领导肯定后,她带领课题组一头扎进相关研究工作中。

当时我大学刚毕业,缺乏实践经验。回忆起当年的那段时光,马静茹兴奋地说,我和团队成员一起查阅资料,反复试验,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基本掌握了种植大棚精品小西瓜的技术。

拥有30多年工龄的九师白杨市农业(畜牧)科学研究所技术员王付成,见证了马静茹从一个种植新手到行家里手的成长经历。他感慨地说:小马非常好学,经常和我们探讨专业技术。为了提升能力水平,工作期间她还读了在职研究生。

随着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市场需求日益旺盛。马静茹再次展现出她的敏锐洞察力,向研究所提出研究花卉种植技术及推广的建议。20189月至20197月,她前往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深造花卉栽培技术。学成归来后,她积极开展工作,引进收集各类花卉品种,深入调查本地野生花卉,科学培育出适应本地生长的新品种。她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在九师建立抗寒月季推广应用示范点。如今,抗寒月季在九师多个团场绽放,不仅扮靓了城市,更为促进团场旅游发展、合作社培育竞争力提供了助力。

马静茹始终将惠及民生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塔额垦区地熊蜂周年饲养繁育技术研究》项目便是其中之一。该项目由九师立项,旨在培育更适合本地设施农业的地熊蜂。20204月项目启动后,马静茹带领课题组与相关合作社、服务中心紧密合作,经过半年努力,取得圆满成功。20214月,100多箱培育好的地熊蜂被送到种植户手中。目前,九师已培育出多批地熊蜂,并陆续投放到职工群众的种植大棚内,为多种作物进行授粉。

一六三团樱桃基地负责人刘卫东感激地说:多亏技术人员送给我的地熊蜂,不仅让樱桃授粉工作变得简单,降低了用工成本和畸形果率,而且让樱桃的口感变得更好了,深受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九师白杨市采取科技特派员+合作社+种植户的服务模式,通过入一户、传一技、富一片,将现代科技导入农业生产,手把手为种植户传授科学种植技术,心贴心帮助职工群众利用科技增收致富。

马静茹介绍,给种植户送的地熊蜂都是免费使用,一箱地熊蜂能满足一座0.5亩大棚一季作物的授粉需求。

马静茹还积极引进特色作物品种和示范推广新技术。她带领团队与石河子大学等院校合作,对食用菌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引进大球盖菇、灵芝等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今年4月,一六五团八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刘云娇带领职工尝试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目前已顺利采收第一茬,并成功销往当地商超,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刘云娇说:连队两委要想带领职工致富,离不开科技知识,也离不开科技特派员们的付出。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马静茹常年奔波在基层一线。近5年来,她累计服务基层200余次,接受电话咨询300余次,开展技术培训30余场次,培训人员700余人次。

近年来,马静茹先后发表了《北疆地区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等论文6篇;申请《食用菌栽培环境监控系统》《食用菌质量控制与跟踪系统》等软著4个;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4个,发明专利1个,企业标准3个,参与编写用书1本。

面对诸多荣誉,马静茹谦逊地说: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我将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研发出更多有应用价值的成果,用科技的力量助力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