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爽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师市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史力行,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党建基层治理新举措深度融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使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走心。
党建引领 架起连心桥
以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师市制定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坚持从细微处着手,充分凝聚民智民力,结合实际细化民生实事内容,明确牵头责任人。目前,已建立清单95个,包含项目865个,完成650个;处级领导拟办实事813件,已办703件;普通党员办实事7804件。
六十一团各基层党组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当好职工群众的信息员、服务员、宣传员、技术员“四大员”。在水果成熟季节,各连队早作准备,联系果商,拓宽销售渠道,鼓励职工群众通过“客商收购+合作社+电商直播”的形式销售果品。
六十一团二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付冬介绍说:“今年我们通过电商直播,线上销售果品,让农户与市场相互连接,并组织成立合作社进行线下销售,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效解决了职工群众农作物压价销售问题。目前,通过企业电商直播形式,已为职工群众增加订单近2000单,户均增收2万元。”
师市党员干部以上率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身边事有人办,自己人办自己事,广泛参与到农产品销售、特色种植、人居环境整治等基层各项“小事”中。
关注民生 敲开百姓门
今年以来,师市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可克达拉市2个幼儿园建设;开展技能培训99期5152人次,新增就业4265人,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3.59万元;稳步推进居家和社会养老服务试点项目以及社会救助服务试点项目;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43个,签约率93%,其中建档立卡户、残疾人、特殊家庭签约率为100%;完成81个连队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9月17日,六十二团医院血液透析室正式投入使用,来自本地及周边团场的首批10名患者入住治疗。此次开诊,填补了六十二团医疗机构在血液净化方面的空白,为此类患者提供了先进、便利、安全的就医条件。
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万元,购置有6台血透机和1台血滤机,四师总医院派出1名设备技术人员和2名医护人员,对六十二团医院的透析设备使用和医疗业务工作进行长期指导,充实了该团血液透析室专业力量。
陈先生是六十二团血液透析室接诊的首批患者之一,在血透室成立之前,他已经在四师总医院进行了长达9年的治疗,每周都要去四师总医院三次,光交通、食宿费用算下来,一年也要一万多元,这次能在家门口就诊,减少了来回奔波,为他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让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强化联动 提升凝聚力
唱红歌、讲党史、看电影……最近,在七十一团职工群众的微信朋友圈中,一个关于“星火宣讲团”开展各类党史学习教育的消息被频频转发。
该团退休职工王秀兰说:“每次路过建设路社区办公室,都能听到里面在唱红歌,有时唱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时唱的是《军民大生产》,还唱过祝福祖国的好多歌曲呢,特别热闹,我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
建设路社区是该团居住人口最多、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社区,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该社区党支部研究决定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并最终定名为“星火”,取自“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之意,成员主要由社区“两委”委员、老党员、大学生等10人组成,定期在社区开展党史知识宣讲。
社区老党员杨天才说:“以往每次开展党员活动基本上就是开会,时间长了我们年龄大点的就坐不住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每次都早早来,一起唱唱歌、看看电影,重温革命战火年代,回忆屯垦戍边岁月。”
大学生廖茂君是宣讲团成员,暑假期间,她从年轻人的视角,结合自己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经历、入党经历等内容,为辖区返乡大学生上党课。
廖茂君说:“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为能成为宣讲团的一员而骄傲,同时也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会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
通过发挥党员带头、社区支撑、志愿主力作用,师市常态化开展联动服务,在让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增强的同时,也加强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了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能力水平。
截至目前,师市670多个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引领全师2.07万名党员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开展讲党课活动千余次;选送展播优秀党课作品16部;累计开展宣讲2854场次,直接受众17万人次。
目前,师市正在筹备成立师团连三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先锋队,建立覆盖全师各单位各区域的为民服务网络;以机关部门为重点,组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开服务承诺,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岗位建功和党员志愿服务,完善拓展为民服务的制度化渠道,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将办实事“项目化、精准化”,造福更多职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