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前行 铺就群众健康路——第四师六十七团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纪实

引言:健康无小事,健康事业事关民生福祉。团场医院和连队卫生室作为师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枢纽和网底,承担着广大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实现师市医改目标任务的重要关口。

近年来,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把基层卫生工作摆在重点突出位置来抓,按照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和新形势下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先后通过兵师医院合作开展医疗服务、团场医院“师办师管”改革、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等不同形式的改革,全力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初步实现了“师强、团活、连稳”的发展目标。六十七团医院是师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一张名片。

外塑形象  改善就医环境和诊疗条件  

破旧的土坯房、昏暗的灯光、拥挤的病房……回想起多年前的就医环境,日前在六十七团医院住院患者周爱梅老人深有感触:“过去,看病难,现在环境好了,医生护士也比以前多了,仪器也更加先进了,很多病在这就能治,不用往市里跑,方便多了。”住院期间,对这里的就医环境和诊疗条件,她和家人都非常满意。

2014年5月,六十七团医院作为第一批兵师医院与团场合作开展医疗服务试点团场,享受到了四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扶的红利,四师医院出资100余万元为其添置、更新医疗办公设备及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同时六十七团党委出资100余万元修建病人休闲康复广场;2020年,师市卫健委为六十七团医院配备DR1台、救护车1辆,红十字会捐赠价值210万元的检验设备,有效改善了六十七团医院就医环境和诊疗条件,就诊量逐年提高,近3年门诊量分别为1.3万余人次1.7万余人次、3.2万余人次。

内强素质  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与上级医院合作开展医疗服务期间,四师医院派驻两名副院长帮助六十七团医院规范管理,制定了可操作性强、激励作用明显的绩效考核制度,并督促落实到位。四师医院医疗骨干轮岗参与六十七团医院日常诊疗工作,通过定期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及业务知识培训等形式,把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到团场,医疗设备利用率和团场居民多发病、常见病治愈率显著提高,转院率明显降低。

2019年团场公立医院“师办师管”以后,师市卫健委、四师医院先后对六十七团医院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调整任职及交流,四师医院巡回医疗、帮建基层薄弱专科、“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服务模式逐渐成熟,同时逐步完善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制度,建成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在六十七团医院就诊的患者一旦出现疑难或危重病情,能够及时通过平台转往四师医院,通过就医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打造特色  开辟基层专科发展新路子  

六十七团医院针对河谷地区湿温气候致患风湿痹症及颈肩腰腿痛的患者较多的情况,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中医特色专科诊疗服务,选派2名中医骨干医师赴镇江市中医院进修学习,增设中西医结合病房,引进小针刀、穴位注射等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积极推广针灸、艾灸、刮痧、拔罐、推拿、蜡疗、熏蒸等中医适宜技术,诊疗范围涉及慢性腰腿痛、颈椎病、慢性损伤性后遗症、中风后遗症、肩周炎等50余种常见病、多发病,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到便捷、价廉、疗效确切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患者刘文强家住六十七团相邻爱新色里镇,2022年8月因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来六十七团医院中医科治疗。刘文强说:“原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经过连续9天的电针治疗,结合穴位按摩缓解疼痛,感觉身体情况有了一些明显的改善,这让我对继续中医治疗更加有信心了。”该团居民孔进园也是因久患颈椎病、下肢冷痛在中医科得到有效治疗后康复,现在他还坚持每月定期到中医科接受理疗调养。

“现在团医院也可以看牙医,真是太好了!”医院口腔科诊室门口总是有陆续前来咨询就诊的患者排起长队,赞不绝口。多年来,由于条件受限,六十七团医院一直没有开设口腔科。为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2022年医院新开设口腔诊疗项目,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先进诊疗设备,常规开展根管治疗、牙周治疗、吸附性义齿、烤瓷牙修复等业务,以扎实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各个年龄段的患者提供针对性服务,为辖区及附近居民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兵地互通  福泽一方百姓

近两年,六十七团医院持续加大兵地医保互通政策宣传力度,积极促进兵地医疗资源共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周边地方乡镇群众六十七团医院就诊,切实减轻了周边乡镇群众就医负担,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家住新疆察布查尔县堆依齐牛录乡的居民古尔萨拉·木含哈里,春节前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来六十七团医院住院9天时间,医疗费用总计1699元,报销费用达1439元,自付费用仅为260元,这事令她高兴不已,“现在政策好,我们地方的老百姓也能在兵团的医院看病,一样的报销费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医防融合  家庭医生成为基层群众贴心人

六十七团医院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推进医防融合工作的切入点,让团场各族群众享受到足不出户的贴心健康服务。

“魏医生,这两种药可不可以一起吃?”“魏医生,我妈妈有糖尿病,可以吃连花清瘟颗粒吗?”“魏医生,体温超过多少度才需要吃退烧药啊?”在六十七团十三连居民微信群里,这是连日来卫生室医生魏志清收到最多类似的健康咨询。魏志清是十三连1000余名居民的家庭医生。手机24小时畅通,为连队居民提供专业的用药建议、开展心理疏导是他的工作常态。只要患者打电话咨询,他一定会耐心为对方解答清楚。

六十七团医院按片区组建了11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各由一名“执业医师或乡村医生、执业护士、公卫人员组成,实行”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与第四师医院第四专家组王永亮副院长团队建立“1+N”签约团队,师市医院专科医生、专业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和魏志清一样,11个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分别加入到各自负责的连队社区微信群里,公布联系方式,随时为居民提供贴心的线上诊疗咨询服务,守护群众健康。2022年该团医院家庭医生团队共签约3653户11653人,签约率达100%。

树立标杆  筑牢基层健康服务“网底”

为有效解决连队职工群众出行不便、就医困难问题,充分发挥基层连队卫生室“网底”作用,六十七团医院根据辖区所有连队地理分布和人群就医需求,合理设置标准化连队卫生室,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和卫生技术人员,开通医保结算,有序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服务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提供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宣教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负责一个片区卫生室的医疗质控、医疗安全、培训带教、医德医风建设等,每周定期下派经验丰富的医师到连队开展基本医疗、特色中医药服务等工作,同时为方便患者,提供常规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4个重点连队卫生室自2022年4月开诊以来累计接诊8138人次,尤其是十三连卫生室接诊3955人次,创师市范围内连队卫生室接诊人数之最。

来卫生室看病的十三连居民杜李用说:“过去有个头疼脑热都得往团医院或市里的医院跑,自从连队卫生室开诊,我们看病方便多了,还省了路费和来回折腾。”群众对基层诊疗的信任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就近到连队卫生室看病。

提到连队卫生室的发展规划,第四师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何平说:“连队卫生室作为师市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是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公立医疗机构,我们要不遗余力建成建好连队卫生室,持续健全师、团、连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体系,着力提高诊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医的便捷性,真正做到小病不出连,服务在家门”何平谈到,今年计划通过在全师范围内打造10个连队卫生室“样板间”,从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筑牢师市连队卫生室“网底”。

六十七团医院党支部书记王新军对此信心满满:“今年计划推进十三连中心卫生室向中心卫生所发展,力争成为师市甚至兵团连队卫生室建设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