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大篷车—岗位送到家 服务零距离

大篷车的原意是流动服务的有顶货车,曾颇受欢迎。2023年以来,四师可克达拉市人社局立足本职,创新思维,拓途展径,积极打造“就业便民服务圈”,将就业服务业务与大篷车联体就业大篷车新载体,线下线上并举,采用“1+N”模式构建“四梁八柱”,开展以人员招聘为主,配套政策宣传、企业推介、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答疑释惑等系列服务,受到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欢迎,得到师市党委书记、四师政委李成盛同志的肯定截至目前,已开展就业便民服务活动43,为4800多人次群众答疑解惑,重点宣传推介企业28家,推送求职、招聘、劳动合同签订、维权提醒信息25条次,就业(职业)指导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人员2900多人次,帮助2318人成功就业。

一、突出主业优势互补搭建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新平台

为提高工作质效,互补优势,现场和网络服务同步,实体车网车“空中大篷车”)并用,双道打通人力资源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实体大篷车流动进团(县)下连(乡镇)入集市(巴扎)到校园将惠民政策和就业岗位直接送到群众身边,帮助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便就业。作为首辆大篷车的组织者兵团分区党政办副主任许芳彬感触最深,就业大篷车的流动、灵活、便捷、针对性强的特点和优势使入驻重点企业获益多多,为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两难”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另一方面,打破地域限制,以四师职介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不定期开启网络大篷“空中大篷车”),翻山越岭开展岗位推介、电话沟通、视频面试、政策解读等服务,联手新媒体开展“直播带岗”、“云荐岗”、“云招聘”、“云指导”活动,为求职者足不出户求职就业提供便利。

二、用心用情配套服务构建立体化服务格局

就业大篷车聚焦主责主业,同时多维度宽幅度伸延服务,促进高质量就业。一是重点推介企业28家,宣传就业政策26场次,现场为群众进行政策解疑答惑;二是接送求职人员到招聘企业实地参观,其中尤以64团组织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赴沂利泓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地参观,79团和尼勒克县青年共同参加企业开放日活动效果好;三是四师职介微信公众号“主阵地”,推出“就业大篷车”之岗位进家门、政策进家门、指导进家门、常识进家门、提醒进家门、维权进家门、预告进家门、事迹进家门等8个系列专题(专栏),向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富余劳动力服务群体及时推送就业大篷车活动信息,推送职业指导专题视频讲座资料短信“一对一”发送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覆盖高校毕业生。专程到师市职业技术学校、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宣传、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开展现场就业指导。

三、兵地联手资源共享打造人力资源融合发展品牌

就业大篷车自觉融入兵地融合发展大局,立足师市,辐射伊犁州直及以外区域,加强兵地人力资源交流和共享,助推与伊犁州直融合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组织师市重点企业到五师双河市、乌鲁木齐、兰州、四川、重庆和霍城县清水河、惠远、霍尔果斯等地招员纳才,到伊犁技师培训学院、伊犁师范大学等院校招才纳贤;指导61团、62团、72团、73团、75团、76团、7779团、兵团分区等分别联手霍尔果斯市、新源县、巩留县、昭苏县、尼勒克县、霍城县,将企业用工流动招聘会开到地方群众家门口,打通最后一公里就业连心路;协调兵团分区和霍城县、霍尔果斯市结对联姻,协调伊宁市和66团、70“一对一”结对共建,共享人力资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