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十六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实施方案
为推进第四师七十六团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根据兵团农业农村局《2023年兵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团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建设地点
第四师七十六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主要覆盖七十六团1连、2连、3连、4连、5连、6连、7连、9连、10连、12连10个连队,涉及面积180072.38亩。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
1.建设内容
(1)做好监测评价和七十六团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将76团9连作为油菜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对油菜的草谷比、可收集系数进行调查测算,对油菜的秸秆还田效果监测与评价,认真完成年度秸秆资源台账,掌握本团农作物秸秆的产生量、还田量、离田利用量等数据,通过“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系统”完成本团秸秆产生与利用数据上报,确保兵、师、团三级秸秆资源数据平台的搭建。
(2)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合理收购价格。结合七十六团实际,建立配套的宣传政策、补助政策、约束政策等管理机制,与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沟通协调,制定出本团合理的秸秆收购价格。二是制定合理补贴对象及补贴范围,具体为对农户秸秆还田进行直接补贴;对本团新购秸秆还田有关机械进行补贴;对200立方以上新建青贮窖进行补助。三是其他各类费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和还田监测技术的服务费等。
(3)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七十六团党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以提高团场秸秆综合利用率为抓手,一是以秸秆还田肥料化、饲料化的利用领域,大力推广油菜秸秆半量还田免耕技术及油菜、马铃薯等作物全量还田技术。二是以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积极推广秸秆半干青贮、微贮技术。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4)加强培训宣传。充分利用公示栏、横幅、标语、微信及农闲时间科技培训等渠道,宣传解读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技术、典型利用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做法,使广大职工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准确理解、掌握相关政策和技术等,营造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
2.建设规模
2023年,第四师七十六团种植小麦、油菜等各类农作物面积180072.38亩,预计年秸秆可收集总量9万余吨。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延伸秸秆离田利用产业链,新建青贮窖4247立方,新购置秸秆还田机械共计15台。
(三)建设期
项目建设位于第四师七十六团10个农业生产连队。项目建设期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建设期限为1年。
(四)项目补助资金制度和概算。七十六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291万元,全部为国家财政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对农户秸秆直接还田进行补助;秸秆离田饲料化环节进行补助;对本团新购秸秆还田有关机械进行补助等内容。
二、现状情况及工作基础
第四师七十六团位于伊犁州昭苏盆地,属高寒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潮湿多雨,耕地土壤主要是以黑钙土和粟钙土,特克斯河沿岸为沙性碱土,土壤肥沃。总耕地面积约22.24万亩,近三年小麦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3万亩左右,油菜种植面积在2万余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在2万余亩,每年产生的秸秆量约在9万余吨,秸秆资源丰富。2023年全团农机总动力46865.51千瓦,150马力以上拖拉机74台(200马力以上38台),拥有各类农机具185台,农业机械综合机械化率99.19%。现有青贮窖9622立方米,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以及秸秆还田等技术,提升团场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
三、实施条件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增加种植户收入。小麦、油菜、马铃薯是七十六团职工主要农业经济收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贴资金的发放,激发了职工群众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油菜21926.17亩,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七十六团粮油产业的发展、职工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2.优化团场农业种植结构。随着国家对油料作物扶持力度的加大,职工群众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提高,为马铃薯、蚕豆等倒茬作物提供了优质的生产环境,优化团场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3.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秸秆还田后,近几年七十六团粮油作物平均单产增产率提高5-10%。同时秸秆还田有效解决了秸秆乱堆乱放现象,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杜绝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绿色环保型产业,符合国家提倡的资源利用和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2.项目的实施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问题,又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从而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3.农作物秸秆是畜牧业发展主要饲料资源,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减轻了本团草畜矛盾;利用农作物秸秆饲养牲畜,秸秆过腹还田,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
4.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及养殖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为促进团场经济发展,维护连队环境卫生及社会稳定搭建平台。
5.该项目符合团场经济发展需要,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四、项目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建设目标
一是发挥区域优势,从源头上防止秸秆资源浪费和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秸秆离田使用技术,培育壮大秸秆利用市场主体。二是做好秸秆资源台账建设,结合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结构和方式。三是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围绕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秸秆还田等技术,提升秸秆利用水平和效益,促进职工群众节本增效、提升耕地质量。四是确保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利用规模和途径不断扩大。
(二)重点任务
1.制定本年度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2.建设4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一是秸秆还田基地建设2个(九连、三连);二是青贮窖基地建设(养殖区);三是秸秆离田基地建设(九连)。
3.建立团场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认真完成年度秸秆资源台账,做好秸秆资源台账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上报,及时通过“农作物资源台账系统”完成本团秸秆产生与利用数据上报工作。
4.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与落实机制。将秸秆综合利用与涉农项目相结合,在项目扶持、生态补偿、模式创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绿色考核制度,将其纳入连队年度绩效考核和环境整治考核、评选工作挂钩。
5.形成区域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与技术。一是推进秸秆还田技术,提升耕地质量。推广马铃薯、蚕豆秸秆全量还田。二是油菜、小麦秸秆半量还田保护性耕作。三是推进作物秸秆变饲料养畜,加快秸秆青(黄)贮、微贮等技术产业化,促进秸秆饲料转化增值,提升秸秆在种养循环中的纽带作用,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
6.加强示范引导,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重点突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亮点,营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浓厚氛围,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在兵团及以上媒体宣传1次以上。
7.团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五、具体实施内容
(一)实施范围和内容
项目实施范围为第四师七十六团符合条件并纳入补助对象的,全团本年度种植油菜等作物秸秆还田的职工群众,油菜21926.17亩;以秸秆做半干青(黄)贮在本团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养殖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建青贮窖、购买秸秆还田机械的养殖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牌和还田监测技术。
(二)资金使用
秸秆综合利用补助资金工作分别由团、连负责核实、汇总,逐级上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行先申报后补助制度,经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按程序审核发放。
七十六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要落实秸秆还田面积和秸秆变饲料养畜、青(黄)贮、饲草加工机械等数量,并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对工作进行指导,及时组织人员加强对秸秆翻耕还田面积和秸秆变饲料养畜、青(黄)贮、饲草加工机械的数量核实,连队按要求收集并提供申请秸秆还田和秸秆变饲料养畜、青(黄)贮、饲草加工机械等各类补助所需的材料(包括补助汇总表、面积明细表、秸秆还田补助公示照片及还田前后对比核实照片、发票等相关证明材料),团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对本区域上报的各项统计数据进行真实性、准确性核查,并经农户、经办人和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签字。对确定享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政策的补助对象,必须在所在连队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后无异议的,相关材料报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同时各备案留存一份。
(三)实施进度
根据连队上报的材料,团场经济发展办公室会同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团财政所等相关部门负责对申报的补助、项目进行评估、确认、核实,并及时将补助资金发放到符合条件的种植职工及养殖户、合作社账户中。
六、资金概算、用途、筹措及支出
第四师七十六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291万元,资金筹措主要为兵团2023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项目补助方向具体如下:
(一)秸秆还田作业补助
油菜秸秆还田作业补助。油菜留茬30厘米,翻埋还田或免耕全量粉碎还田,秋翻作业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达到待播状态,每亩给予补助100.83元,共计补助2210980元。
(二)购买机械、新建青贮窖补助
1.对新购进秸秆还田机、揉丝机等机械进行补助,共计15台,每台按照不超过购机价30%进行补助,补助金额184200元。
2.对新建青贮窖4247立方,每立方补助60元,补助金额254820元。
(三)秸秆综合利用展示牌费用。制作农作物展示基地标识牌4块10000元。
(四)秸秆还田监测费用。秸秆还田监测技术服务费250000元。
七、进度安排
(一)方案编制阶段(2023年1月-7月前):按要求完成本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调查和台账建立。
(二)宣传动员阶段(2023年7月):利用广播、电视、横幅、微信等媒体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活动。
(三)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8月-10月):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有序推动建设内容落实。
(四)验收总结阶段(2023年10-11月):提交团场年度建设工作报告,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与落实机制,年度团场区域主推技术、典型模式。完成项目实施自评估工作,向师市农业农村局提交绩效报告。
八、项目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可向七十六团养殖业、合作社提供饲料9万余吨,缓解了牧业养殖草畜矛盾的问题,达到了职工创收的目的。平均每户职工按70亩地计算,小麦秸秆每亩价格100元,每户可增加收入7000元。
(二)社会效益
一是减少了化肥的用量。作物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化肥的用量,据统计,七十六团2021年化肥每亩用量45公斤,2022年化肥每亩用量为41公斤,化肥使用量减少了8.8%。二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秸秆还田深翻,不仅增加了田间各种生物酶及有益菌的活性,还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的用量。据统计,2021年农药使用量83.5吨,2022农药使用量为77.7吨,农药使用量减少了6.9%,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三)生态效益
秸秆直接还田,既能改善土壤养分供给状况,又具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秸秆直接在土壤中分解,新鲜腐殖质在土壤中形成,它随即与土粒结合,促进土粒团聚,避免秸秆腐熟后在施用时,腐殖质可能因干燥变质而降低其活性。有力改善了耕地环境,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品质。2021年全团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6.37%,2022年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6.54%,有机质增长了0.17%。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团场成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秸秆综合利用日常工作和技术指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连队要切实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强化资金管理
严格管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提高资金使用率,坚持多渠道投入,多元化发展,积极争取师市资金支持,有效整合相关项目资金。
(三)强化信息调度
做好本团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倒排工期,建立台账,确保按照兵、师有关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及支出资金,并安排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专人负责信息调度工作,每月将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支付进度报兵团农业农村局。
(四)加强指导服务
团场进一步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机制,落实目标任务,强化项目绩效管理,确保工作重点聚焦,推进有序,措施有效,组建团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小组,加强项区连队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动技术集成示范运用,确保任务落实落地。
(五)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等媒体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科普宣传,通过包片包户深入田间地头,采取发放资料、宣传横幅、举办讲座、现场指导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让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认识形成共识。
第四师七十六团
2023年9月30日
附表2:2023年76团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明细表
2023年76团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明细表
|
2023年76团秸秆机械、青贮窖及其它补助表 |
||||
序号 |
地点(范围) |
内容 |
资金 |
备注 |
1 |
机械青贮窖 |
新建青贮窖4247立方 |
254820 |
60元/立方 |
秸秆还田机械15台 |
184200 |
购机价30% |
||
2 |
监测费用 |
草谷比检测费 |
250000 |
|
3 |
宣传费用 |
秸秆综合利用基地展示牌4块 |
10000 |
|
|
合计 |
|
6990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