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政策》的解读
1.什么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2.以工代赈的政策初心是什么?
广泛组织动员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与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激发其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是以工代赈政策的初心,也是这项政策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基所在。
3.以工代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就近就业难题。二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补上“三农”短板,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四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扶志扶智结合。
4.以工代赈工作的受益主要对象有哪些?
以工代赈工作受益对象主要是当地群众,重点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因疫情未能外出务工人员等。
5.以工代赈的实施范围有哪些?
师市16个脱贫团场,61团、62团、63团、64团、66团、67团、68团、69团、70团、73团、74团、75团、76团、77团、78团、79团。
包含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团场67团。
6.以工代赈重点建设领域是什么?
主要是农村生活、农村交通、农村水利、林业草原公益性、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公益性、农牧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林业草原产业、易地搬迁安置点后续产业等基础设施。
7.以工代赈的主管部门是哪个部门?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是以工代赈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审批、资金安排、计划编报和下达、监督检查、工程验收等工作。
8.以工代赈项目业主单位是哪个部门?
采用招标或政府采购方式项目原则上由团场、连队担任项目建设业主;采用自建方式项目可由项目连队两委担任建设业主。
9.以工代赈项目对劳务报酬发放有什么要求?
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应严格按照不低于国家、省级下达年度投资计划中明确的比例进行发放。目前,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要求不低于国家、省级以工代赈资金的20%。劳务报酬发放要做到公平、公开、足额、每月通过银行卡发放到个人账户,严禁克扣和拖欠。
(2023年5月18日师市发展改革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