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俊钦 张馨予 通讯员 张婷)3月21日,六十八团中学乒羽馆内,20多名小学生正在教练孙世环的指导下练习乒乓球挥拍动作和步伐。今年59岁的孙世环在学校从事乒乓球教学已经42年,见证了学校乒乓球教学的发展历程。
孙世环说:“我们学校乒乓球特色教育项目已持续开展了49年。我第一次打乒乓球是在小学三年级,当时训练场地是学校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俱乐部。室内刚开始是土地面,后面铺成了砖地面,乒乓球台案是团木工厂制作的,拦网用的是芦苇秆。上世纪80年代,俱乐部屋顶损毁,训练场地搬到了学校最大的一间教室,摆放了3张乒乓球台案。2013年,学校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室内乒羽馆,配备高标准乒乓球台案16张,终于有了现代化的标准训练场地。”
2015年,该团中学与镇江市八叉巷小学结对,世界乒乓球冠军吴娜的启蒙教练孙素红专程来学校支教,极大地提升了学校乒乓球教学水平。今年,因良好的硬件条件,师市乒羽协会把训练基地设在了六十八团中学,使学校乒乓球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如今,在结对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该团中学乒乓球特色教育成效凸显。截至目前,学校师生在师市举行的乒乓球赛事中获奖人数共94人次,其中荣获冠军的有13人。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去年8月,该团中学立足实际,将特色乒乓球教学纳入19个课后服务社团项目,充分利用专业场馆,带动更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该团中学积极争取家长支持,突出抓好乒乓球运动发展,乒乓球社团成员由50人增至本学期的100人。全校学生人人参与乒乓球项目,全体教职工人人掌握乒乓球训练、裁判常识,乒乓球运动项目已成为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
为使乒乓球运动在学校更好地开展,该团中学还构建了乒乓球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组建了一支以校内体育教师为主体,外聘专家为补充的乒乓球教练队伍,全面推进乒乓球特色课程。
伊香社区居民黄燕玲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为了让孙女练习乒乓球,今年她专门将孩子从六十二团转到六十八团中学,自己也成了学校乒乓球队的义务陪打教练。
“孩子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一家都特别支持。”黄燕玲说。
“为备战师市中小学校乒乓球比赛,我们在各年级挑选了一些重点培养对象,加强训练,希望在课后服务中推广乒乓球运动,能真正让孩子们找到乐趣,迸发活力。”该团中学德育处副主任、团委书记安英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