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开始,中央环保督察组到新疆、兵团开展为期1个月的督察,这是对兵团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一次把脉会诊、全面检验和有力推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当好生态卫士。
回顾兵团60多年的发展史,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同时履行着生态卫士光荣职责,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排盐治碱、节水灌溉,把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事实表明,兵团人创造了一个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的绿洲生态环境,这是兵团人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卓越贡献。
但是,新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修复周期长、成本高,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想要修复就会难上加难。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改善生态环境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否则,不仅我们这一代人要承受生态破坏之苦,子孙后代仍要花高昂的代价去修复和改善生态。兵团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建设美丽兵团。”这是兵团党委的郑重承诺,为兵团在新时期如何当好生态卫士提供了遵循。
当好生态卫士,要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过去,为了让树木扎下根,军垦战士把从百里外拉来的食用水浇树苗,自己却喝含有芒硝的苦水尿了血。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兵团人创造了一片又一片绿洲、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因此,我们要接过前辈手中的生态接力棒,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当务之急,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乘督察东风,促生态文明,边督边改,主动整改,继续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退地减水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推进河长制,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力度。生态修复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只有把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时刻放在心间,在生态修复中持续发力、加力,才能确保兵团环境质量不断向好。
当好生态卫士,要严禁“三高”项目进兵团。过去一些地方由于大办乡镇企业走了许多弯路,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我们对此认识不清,态度暧昧,对“数字招商”现象警惕性不够,甚至听之任之,让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进入兵团,岂不是又走了过去的老路,在别人跌倒的地方也跌倒了?无数伤心事实证明,所谓“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根本是条行不通的“死路”。必须要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不能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那一套。我们注重招商,更要注重选商,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把环保审批关,决不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一定要多引进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兵团发展实际的“绿色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只有守住生态红线,保住环境底线,我们才有发展的生命线。
当好生态卫士,要切实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尤其要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要引导职工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在使用完地膜后必须及时回收,通过落实主体责任,把残膜污染治理意识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要完善监督职责,各师团应切实落实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农田耕层残膜综合治理座谈会精神,把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都纳入监管范畴,切实抓好残膜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针对残膜不容易降解的问题,也需要科技工作者利用自身优势,开动脑筋,在可降解地膜研究上多下功夫,为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当好生态卫士,切勿以任何理由触碰生态红线。要严格落实生态补偿、生态文明评价考核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追究等制度。围绕领导干部履职,建立起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等;强化监督考核,对不重视环保工作、不落实主体责任、环保法治意识淡薄、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对存在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地方、单位、企业和个人,要把责任追究到底,绝不迁就姑息。
同顶一片蓝天,共护一方水土。让生态环境越变越好,让生活家园越来越美,是每一位兵团儿女的期盼;建设美丽兵团,推动兵团走向绿色发展道路,是每一位兵团儿女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