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职工群众: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
即将到来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职工群众
关注食品安全
提高风险意识
保障您和家人的身心健康
选购、使用安全的食品
(一)选购食品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食品贮存条件较好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认准《食品经营许可证》(或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凭证)。网购食品应选择正规第三方平台并查看商家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购买预包装食品应注意查看食品外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损,包装上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内容是否清楚、齐全,是否在保质期限内,贮存温度是否符合标签要求。选购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标识。养成安全文明健康的饮食消费理念,坚决不购买和不食用野生动物和非法捕捞的野生长江淮河鱼鲜。(二)选购月饼时要查看月饼外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标识是否齐全,包装封口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胀。对一些现做现卖的月饼,购买时要观察加工和销售现场是否干净整洁,购买后要按照包装标签标示的方法贮存。(三)广大消费者应主动选择包装简约适度的产品,拒绝购买过度包装和“天价”月饼。不迷信“保健”“无糖”“低脂”“不添加香精”“不使用色素”“不含防腐剂”月饼,慎重选择包装精美、花样翻新、巧立名目的高价月饼,不攀比、不跟风,避免浪费。(四)选购预包装食品及散装食品时应注意是否标明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不购买标签不规范或无标签、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购买包装破损或有霉渍、污迹的食品;购买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要适量;购买生鲜食品要确保新鲜;购买食品要索取并保留消费凭证。(五)购买进口食品时,应注意查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标识,避免购买无中文标识、来源不明、质量安全无保证的进口食品(特别是日本进口食品)。不购买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加工食品、制作餐食。
02.保持清洁在做饭前和做饭过程中要洗手,尤其是在生熟食品交叉处理过程中或者接打电话以后。注意保持厨房的卫生清洁,如餐具、筷子笼、刀具和砧板。
03.生熟分开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的原材料和直接入口的食品分开存放,避免生食携带的致病菌污染到直接入口的食品,引起食源性疾病。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也要分开,例如刀具、砧板等。加工生肉、禽、水产品前使用清水浸泡,不用水龙头流动水直接冲洗。
04.烧熟煮透食物要彻底烧熟,尤其是肉、禽和海产食品,开锅后一般再保持10-15分钟,对大块肉如整鸡还要延长烹饪时间,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熟食再次食用也要彻底加热。05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熟食、菜肴等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败的食物应当及时冷藏(8℃以下)。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放入冰箱前要先冷却,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外出就餐注意事项
01.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小餐饮备案)和营业执照等合法证照的店家就餐,拒绝到无证(或未备案)的餐饮单位消费。
02.做好自我保护。一是餐前要洗手消毒;二是保持间距,使用公勺公筷(或公夹),倡导分餐制;三是注意食物是否新鲜,是否烧熟煮透;四是少吃生食、冷食;五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荤素搭配,避免暴饮暴食,合理点餐避免浪费。
自办宴席注意事项
01.团场、连队集体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应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举办前须按要求提前3天到社区或连队进行报备(白事及时报备)。
02.举办者和承办者要主动接受食品安全指导。采购食品要注意查验相关合格证明,禁止使用不合格食品。加工食品要注意生熟分开,注意食材储存条件,注意加工烧熟煮透,注意餐具洗净消毒。禁止采购贮存和使用亚硝酸盐,慎用醇基燃料。
网络订餐注意事项
01.选择正规的外卖平台订餐,不选择“朋友圈”“微店”等未经有关部门许可(备案)的、无食品经营资质的订餐渠道订餐。
02.在订餐平台查看餐饮单位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小餐饮备案),确认经营资质。
03.尽量选择近距离的餐饮单位订购,缩短食品运送时间,尽量不订购凉菜、生食、裱花蛋糕等高风险食品;收到食品后要检查包装及食材质量,及时食用,勿长时间存放。
04.接收外卖食品时,应在配送人员未离场的情况下检查“食安封签”的完整性,拒收封签已破坏或不完整的食品。开启即损坏且不能恢复原状的包装,可以不加贴“食安封签”,消费者收货时应注意查看包装的完整性。
消费者购买食品
或外出就餐
要索取和保存消费凭证
一旦进食后出现不适
应尽快就医
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并及时拨打
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