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师可克达拉市颁布实施《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新规划”),提出未来十年师市妇女儿童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师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师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谋划了新的战略宏图。
一、背景和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妇女儿童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进了报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妇女儿童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师市妇女儿童事业在上一轮规划全面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兵团妇儿工委部署,师市妇儿工委于2021年初全面启动新规划编制工作,于2021年12月24日提交师市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新规划的编制经过了调查研究、起草论证、征求意见、完善修改、审核确认等阶段,既是充分听取意见、广泛汇集民智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学习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的过程。
新规划是指导师市未来十年妇女儿童事业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师市党委、师市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坚定决心,凝聚着师市妇儿工委全体的辛勤和汗水,集中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热情。宣传好、贯彻好、实施好新规划,努力把新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策略措施落实到实处需要师市各界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携手推进!
二、主要依据
新规划按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兵团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兵团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结合《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结合师市妇女儿童发展实际制定,合理设定约束性目标和倡导性目标,制定系列策略措施,全方位推动师市妇女儿童发展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兵团工作和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立足师市实际,准确把握新时代妇女儿童的新需求新期待,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四、发展领域和总体目标
妇女发展规划
8个领域: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教育、妇女与经济、妇女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社会保障、妇女与家庭建设、妇女与环境、妇女与法律
设定74个主要目标:至2030年,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妇女在经济社会参与、身心健康、科教文化、权益保护、家庭建设、社会环境等方面获得更加平等、全面的发展,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半边天”作用更加彰显,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儿童发展规划
7个领域: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安全、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福利、儿童与家庭、儿童与环境、儿童与法律保护
设定68个主要目标:至2030年,保障儿童权利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儿童优先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儿童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儿童在家庭建设、社会参与、身心健康、科教文化、福利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获得更加平等优先的发展。儿童享有更加均等、可及和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和谐友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与上周期两个规划相比,新规划既保持了延续性,又具有新的特色亮点。如,妇女发展规划新增了“妇女与家庭建设”一个领域。该领域从鼓励完善家庭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入手,强调发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设置了9项主要目标,提出11项策略措施。又如,儿童发展规划新增了“儿童与安全”“儿童与家庭”两个领域。“儿童与安全”领域强调建立健全儿童伤害防控工作体系,创建儿童安全环境,特别关注预防控制儿童溺水、道路交通伤害、跌落烧烫伤和儿童食品用品安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设置10项主要目标,提出12项策略措施。“儿童与家庭”领域强调加强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增加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落实父母育儿假、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住房支持政策等,设置8项主要目标,提出9项策略措施。
五、亮点特色
(一)重视妇幼健康,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妇女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女性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提高。全面加强各级危重产妇救治中心建设,强化危重孕产妇救治保障。强化师市、团(镇)、连(社区)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广婚前医学检查,婚姻登记、生育指导 “一站式”服务。倡导科学备孕和适龄怀孕,推行母乳喂养、科学喂养,提升妇幼营养水平。
(二)推动妇女发展,发挥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建立女性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健全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的现代教育体系,完善女性人才培养选拔体系,深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广女性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女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鼓励支持妇女多渠道、多形式、新业态就业创业。
(三)重视家庭建设,促进形成新时代文明家庭观。增加“妇女与家庭建设”“儿童与家庭”两个领域,积极回应妇女儿童新期盼。在制定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中引入家庭视角,完善提升生育水平、儿童养育教育、赡养老人、促进工作家庭平衡和特殊家庭救助关爱等税收和福利政策,降低家庭生育养育负担。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
(四)加强性别平等评估,源头保障男女平等。加强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工作,探索建立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开展性别平等评估相关培训,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司法和执法部门培训课程,提高司法和执法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
(五)重视性别平等教育,提高中小学生性别平等意识。促进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内容、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师资培训,建设性别平等师资队伍。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性别平等教育模式。
(六)注重优化环境,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友好社区。坚持儿童优先原则,鼓励创建理念友好、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的兵团特色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对儿童需求的保障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公民行为规范中。
(七)完善分性别统计指标体系,提升监测统计工作水平。扩充调整妇女儿童发展统计指标,加强部门分年龄、分性别统计工作,提升监测统计工作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新规划策略措施更体现时代性。回应广大群众新期盼,有效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
点击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