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四师六十六团。(资料图片)/武淑洋
在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腹地,有一片被岁月浸染得愈发厚重的土地——四师六十六团。它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镌刻着往昔的烽火硝烟,诉说着屯垦戍边的艰辛与辉煌,更展现着新时代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
从冀南抗日的枪林弹雨到伊犁河谷的屯垦戍边,从戈壁荒滩的艰苦创业到新时代的跨越腾飞,几代兵团人用青春与热血书写忠诚与担当。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六十六团历经风雨洗礼,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每一次蜕变都是兵团人延续红色基因的奋斗史诗。
金戈铁马扬威名
踏入六十六团团史陈列馆的那一刻,人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六十六团前身部队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新一团,是一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2月,新一团在河北南部的香城固设伏,担负封口任务,全歼日军的一个加强中队,被人们称为“平原歼敌第一役”。
1940年,新一团更名为十六团,参加百团大战。命令下达后,仅半个多小时,十六团便攻下了日军的咽喉要道——芦家庄火车站,切断了日军的运输线,为百团大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年10月,为了应对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威胁,十六团前往延安,担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
十六团到达延安后被编入新四旅,参加大小战役近百次。1949年1月,十六团改编为五十团,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役中参加过三战三捷的青化砭战斗、羊马河战斗、蟠龙战斗、沙家店及宜川战斗。
1949年10月20日,五十团进驻伊犁,驻防惠远。如今,在六十六团团部中心,有一处标志性建筑,上面是六面红旗,下面是十七根合抱的银色圆柱,周围有五个圆圈,数字连起来就是六十六团在解放大西北时的部队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十七师五十团。
尽管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但这支部队的英勇事迹和顽强精神成为六十六团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奋勇前行。
屯垦戍边建家园
伊犁河谷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开发建设初期,土地大多荒芜,基础设施薄弱。五十团战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边疆建设的满腔热情,向这片广袤的土地发起了挑战。
1950年,在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五十团掀起大生产运动。团长刘光汉、政委黄继甫察看了惠远城北的旱田山,发现山坡缓、土壤肥,靠自然降雨,每年可收一茬春小麦。
3月初,除少数部队警戒外,全团向荒山进军。北疆的三月,寒气逼人,战士们光着膀子投入战斗。
“战斗是英雄,生产是好汉,誓叫荒山变良田。”决心书贴满了工地的宣传栏。现场挖土声、竞赛声,此起彼伏。战士们的双手被磨出了血泡,鲜血浸渍着泥土,他们忍住疼痛,拼命干。
1953年3月,五〇农场成立,五十团1400余名战士被编入五〇农场。1954年,该农场集中力量加快生产,土地面积增加到2.5万亩,粮食产量增加到124.27万公斤,油料产量增加到9.45万公斤。
“军垦战士们用改天换地的双手,硬是把几万亩撂荒地改造成水浇田,为团场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忆往事,六十六团离休干部闫欣秋有些动容。
1949年5月,闫欣秋在老家山西参军,随部队来到新疆。他见证了六十六团的发展变化。8月11日,闫欣秋以自己住宿条件的不断改善为例,给记者讲述了他五次搬家的故事。
1954年,闫欣秋从部队转业,来到农六师(1956年4月更名为农四师)五〇农场二队当文教,当时住房兼办公室只有5平方米,土打墙、苇子草泥顶,没窗框门框,草帘当门、草纸糊窗。
1958年,闫欣秋搬进一排十二间的单房,一家分一间,土块墙体、土木结构,苇把顶棚、草泥地坪。闫欣秋一家8口人在这里一住就是20年。
1969年,五〇农场更名为六十六团。1978年,闫欣秋第三次搬家。“那次搬进了团部新建的砖混结构房,正房三间,70平方米,四合院有小菜地,夏天果树成荫,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闫欣秋回忆说。
2003年,闫欣秋搬进了团场新建的五层住宅楼,住房面积77平方米,屋内家电家具一应俱全。
2015年4月,可克达拉市挂牌。2019年5月,闫欣秋的女儿为他在可克达拉市买了一套160平方米的花园别墅。
“谁能想到在老楼住了16年后,又迎来第五次搬家,还搬进了别墅,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闫欣秋感慨地说。
闫欣秋的五次搬迁折射出六十六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也是该团职工群众居住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缩影。
几十年来,一代代六十六团人发扬兵团精神,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为边疆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砥砺奋进再扬帆
进入8月,六十六团沃野千里,从无人机上观看,该团宛如明珠镶嵌在大地上。这座城镇高度浓缩了区域优越地缘、丰厚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近年来,六十六团党委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团场呈现出特色鲜明、活力绽放、动能强劲的喜人态势。
今年上半年,六十六团完成生产总值5.82亿元,同比增长8.9%,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快形成新时代维稳戍边新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提质增效。该团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围绕保障城市供应,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园、花卉基地、设施农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工业引擎强劲。该团坚持项目为王,大力招商引资,加强要素保障,稳步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成立帮扶企业专班,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加速发展。依托紧邻可克达拉市、伊宁市的区位优势,六十六团推进文旅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8月11日,五彩河谷薰衣草观光园内,紫色的薰衣草花海如诗如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为了延长薰衣草花期,提升旅游体验,观光园引进新品种,科学种植,将薰衣草观赏期从6月延长至9月。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还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六十六团党委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为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回望历史,六十六团从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走来,在屯垦戍边的征程中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进取。每一段历程都留下了兵团人奋斗的足迹,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职工群众的智慧和汗水。
展望未来,六十六团将勇当四师可克达拉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传承弘扬兵团精神,以更强的使命担当,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