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霍尔果斯讯(记者 崔凯 李惠 通讯员 刘彦龙)“现在通关不仅速度快,费用还降低了,我们决定买!”11月27日,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客商与霍尔果斯丝路汇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购买两辆特种挂车的合同。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后,我们公司在10天内,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口了5辆特种挂车。”说到这些,霍尔果斯丝路汇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库尔班·玉素甫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库尔班·玉素甫是六十二团居民,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他看到了商机,在霍尔果斯口岸创办了两家国际贸易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公司业务已拓展到中亚五国,年收入上百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
这两天,六十二团八连职工高春琼在为即将开业的新店忙碌。2018年,高春琼和妹妹来到霍尔果斯口岸经营小商品批发,她自学了英语、俄语和哈萨克语,在线上线下拥有稳定的客户群,生意十分红火。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协定的生效,必将为口岸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准备扩大经营规模,把生意做得更大。”高春琼信心满满地说。
库尔班·玉素甫、高春琼是六十二团居民在霍尔果斯口岸创业的一个缩影。据该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该团共举办了200多期创业就业培训班,上万名职工群众通过培训,不仅熟悉了一门外语,还掌握了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
六十二团距霍尔果斯口岸5公里,2019年,两地就开通了101路公交车,单趟路程只需10分钟,这使兵地之间的交流更频繁了。口岸成了团场人的“工作区”,他们在那里创业、打工,挣回一沓沓钞票;团场则是口岸人的“休闲区”,他们来这里采摘、游玩,欣赏田园美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霍尔果斯口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借助区位、政策等特殊优势,口岸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成为“一带一路”陆路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火热的进出口贸易,大批涉及仓储物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与食品加工的经济实体,给口岸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创业机会。目前,仅六十二团就有6000多人在口岸“淘金”,累计年收入10亿元以上。
今年,霍尔果斯口岸还为六十二团560名居民进行了边民资质认定,眼下,这些通过认定的居民正活跃在口岸合作中心,从事外贸工作。同时,六十二团也打造了一批星级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让这个口岸的“后花园”旅游体验感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