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团场动态 >> 详细内容
打磨“特色化” 雕琢“小而精” 成就“亿元连” ——七十三团八连产业为先谋振兴纪实
发布:2023-03-28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沈睿燕   编审: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浏览量:412 

特约记者 沈睿燕

午休时路过连队办公室,打几把篮球舒活舒活因修剪果树而略感僵硬的胳膊腿;趁晴好天气给大棚放风后,或忙着给桃树修枝、或给圣女果打杈;利用备耕时节走家入户,了解职工群众大棚种植、务工等发展计划……立春过后,七十三团八连这个少数民族连队已然铺开了一幅热气腾腾的奋进图。也正是这蓬勃昂扬的干劲,弥补了既无得天独厚资源优势、又无深厚人文底蕴遗存的缺憾,将一个贫瘠的少数民族整体搬迁连队锻造成了物质丰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令人向往的“亿元连”。

组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八连,土质为戈壁砂石地,不宜种植,文化程度偏低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占总人口80%左右。怎样让这个产业基础匮乏、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差的搬迁连队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幸福家园,如何让这里的职工群众也能富了口袋富脑袋,是团场、连队以及职工群众共同关注的大课题。建大棚、种葡萄、栽果树、养牛羊,功夫下了不少,却总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几年,团场、连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打牢基础、做优特色、变小为精”的发展思路,采取多元化运作、多措并举的强势推进方法,让连队得到了纵深全面发展,“道路畅通了、环境变美了、腰包撑鼓了、社会和谐了”是职工群众对发展热潮最真实的感官评价。

塞外荒坡苦创业,丰盈城区“果蔬盘”

由于八连土质条件差,不适宜大田种植,建连伊始,团场、连队便将这里规划为林果、设施大棚种植基地,为每户职工群众划分了5到10亩葡萄园,但由于缺乏葡萄种植经验以及市场适应能力,职工群众收入极为有限。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职工群众收入,团连两级立足基础资源,以当好城区“果蔬盘”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高质量果蔬业,鼓励支持能人牵头领办了伊鑫果蔬专业合作社,逐步盘活荒废大棚,70余户职工群众的136座温室大棚流转至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销售,职工群众年末参与分红。对愿意自己种植经营的职工群众,连队则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服务力度,引导鼓励他们种植效益稳定的蔬果品种。

“开始我们的两座温室大棚种的是葡萄,效益不好,连队就和我们一起分析种啥好,最后种上了油桃。今年是第四年了,目前每座棚的效益是一万元左右。”职工孟海元说。由于管理到位,他种植的油桃第二年就开始挂果销售,每座棚效益达到9000多元。“种桃子省事,我一个人就能管过来,媳妇打工,五月底六月初桃子卖完就没啥事了,我又能出去打半年工。”在孟海元的精心管理下,眼下棚内桃花艳丽、枝条健壮,他说后续要进一步强化管理,随着桃树进入盛果期,收益也会越来越好。

针对连队原有树上干杏等林果作物管理粗放、产值效益较低的实际,八连“两委”一班人坚持以“突特色、提品质”为主线,在提升果园标准化管理上狠下功夫,通过推广应用果园配方施肥、整形修剪、控梢促花、保花保果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果园单产和果实品质。“树上干杏通过落头、疏枝等技术,达到开心型树形,大大提高了鲜果商品率、降低了管理成本;香妃海棠采取标准化建园、主干结果型树形培养;50亩老苹果园也进行了品种高接改造,实现一棵树上有2到3个苹果品种。”

八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农业技术员陈波说:“通过连续几年的提质改造,连队水果产业规模、产业供应能力不断提升,年外销树上干杏2000余吨、香妃海棠240吨、西梅100吨。水果提质增效也很明显,去年树上干杏等主栽水果总产量4200余吨,提升了70%。”

戈壁滩上添新景,建成农旅“美花园”

在戈壁滩上从无到有,把连队打造成家园、乐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职工群众从中受益得到实惠,团、连两级可谓是用尽了心思。“没打造前,八连也很有名——全团最穷的连队,而且因为大多居住的是养殖户,环境卫生也不好。”提起曾经的八连,七十三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罗煊连连感叹。自2016年起,团、连两级抓住各类政策机遇,对八连进行“保留风味、突出特色”的打造。打造后的八连,先后在2017年至2019年间,获评“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及“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单位”。

随着乡村旅游、农耕文化游的日益兴起,春有花夏有果、哈萨克族民俗风情浓郁的八连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师、团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展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2020年环境整治、2021年连容连貌提升中,累计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对供排水、户厕、公厕、文化广场等进行了改造,完成了全部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围墙、渠系、墙面粉刷,以及绿化带、墙绘等建设,一个美丽恬静、绿树环绕、整洁文明的新连队展现在人们面前。连队变美了,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以优美环境为平台拓展“农+旅”新业态也有了良好资源和基础。“我们按照‘发挥城郊优势、发展农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这个思路,集全团之力培植八连发展农旅产业,打造‘新型生态民俗田园综合体’。”罗煊说。继2022年投入资金近50万元对八连基础设施进行进一步完善优化后,如今该连已有丙级农家乐、牧家乐各1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已初具规模。眼下,职工群众正持续做好庭院、民居内外维护和卫生清理,为春暖花开后的杏花节作准备。

多条溪流汇大河,收入实现“多元化”

由于土地面积少且都是果树地、设施大棚地以及职工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参差不齐等因素,连队没有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现有产业品类多、规模小,职工群众的增收渠道也是五花八门。“八连特色、亮点多,‘两委’委员和职工群众又都喜欢摸索、善于学习,因此我们就鼓励、扶持他们‘以特做优、以小做精’,促进职工群众多业并举增加收入。”该团党委常委、副团长舒生泉说。

团、连两级持续推进产业布局,在主栽果品树上干杏品质、产量上实现新突破;系统谋划果酱企业引进、服务业提质等项目,推动农畜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借助团场兵团工业时代“兵团记忆”等军垦旅游和红树林景区、少数民族民宿等生态旅游线路,使农业+旅游成为八连一张亮丽名片。

记者了解到,八连在现有林果业、设施种植业每年产值5200万元以上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激发现有产业释放最大经济效益。2022年6月,该连引进企业在大棚内试验大虾养殖并已取得成功,今年大棚养虾规模将扩大到30个棚。车厘子、柿子、冬枣、羊肚菌、灵芝等特色种植也在蓬勃发展,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不断提高,成为一个个涌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林果连队,部分职工群众掌握着一手高超的果树修剪技能。为更好地将手艺变效益,该连鼓励这部分职工群众成立果树修剪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修剪服务。种了二十多年果树、干了十年果树修剪的职工韩冬军如今是果树修剪合作社的一员“干将”,他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们的修剪服务不仅覆盖了团场以及周边县乡,还辐射到了阿克苏等南疆地区。“我们也没想到,这个普通的农活,叫连队一点拨,跟专业合作社结缘,我们这手艺就成了产业化的,还走上了标准化、市场化的现代发展轨道。”果园里,韩冬军一边眼疾手快地修剪树枝,一边乐呵呵地跟记者唠着嗑。

为有效提升将大棚流转至合作社的职工群众的收入,该连组织他们参加育婴、托老、汽修等各类技能培训班,为自主创业夯实基础;对愿意打工的,积极组织他们前往团域企业务工增加收入;对想学大棚果蔬种植管理技术的,则组织他们在合作社务工。目前连队职工群众中,全年在企业务工人员达到90余人,在合作社常年务工的哈萨克族妇女26人,季节性务工人员100余人。种果树、管大棚、养牲畜、开餐厅、办民宿、拿工资……多元化发展模式不仅让八连职工群众在各行业里获取劳动收益,也让连队成为团场首个“亿元连”。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以团场现有资源为主导,以田园休闲体验为支撑,着力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娱乐、军垦教育、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区’来丰富团场产业经济业态。”七十三团党委副书记、团长胡轩有着清晰和明确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