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馨予 通讯员 黄海涛)12月28日,在六十八团新奇特合作社内,工作人员正忙着将“虾蟹米”打包、封口,准备发往南京、乌鲁木齐、伊宁市等地。临近“双节”,大米市场迎来需求旺季,六十八团稻米产销两旺,尤其是“虾蟹米”深受市场欢迎,一经上市就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势头。
六十八团地理环境优越,水稻生产采用“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由于小龙虾对农药十分敏感,化肥也会破坏小龙虾的生存条件,因此,稻田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种出来的稻米完全达到天然无公害标准,当地人把这种稻米称为“虾蟹米”。该团通过轻加工的方式,保留大米胚芽,生产的“虾蟹米”颗粒饱满、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虾蟹米’非常的健康绿色,去年销量特别好,仅一个月时间就销售一空。今年,我们扩大经营规模,备货80吨,第一批已经全部售出,现在我们正紧急加工第二批。”六十八团六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陶志强说。
今年,六十八团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水稻与小龙虾互促,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截至目前,该团稻虾、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1万亩,亩产水稻700公斤,成为职工增收新亮点。陶志强说:“如果按职工身份地50亩来算,能增收1至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