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佳玉
10月16日一大早,六十六团十五连职工张云新就打开电视,和家人一起收听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盛况。他激动地说:“听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我内心无比振奋。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带给人民群众极高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工作。”
张云新从事畜牧养殖30多年来,已逐渐发展成为养殖大户,并于2021年获兵团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从贫困到富裕,从个人致富到帮助他人共同致富,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遇到困难不放弃。
1988年,张云新将目光投向逐渐崛起的养殖业,承包了哈萨克族牧民马汉的20只生产母羊。在羊产羔的季节,他只能把那一只只待产的母羊请进母亲家用苇把子和泥浆搭建起的厨房里。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出现了羊羔病死的情况,刚起步便遭受挫折,这对张云新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一开始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甚至想过放弃。但我还是觉得要不断去尝试、去努力,所以那一段时间没日没夜地熬,好在渡过了难关。”张云新回忆着那段艰苦岁月。
随着养殖经验逐步增加,张云新认为养殖的技术性很强,于是认真借鉴其他养殖户的养殖经验、管理模式、先进技术,自己钻研专业知识,又聘请原畜牧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他坚信,只要不怕吃苦,灵活运用学到的科学养羊经验和技术,就一定能在养殖上做出一篇大文章。
通过刻苦钻研,加之单位技术员的及时指导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张云新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养殖经验,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收入也逐步增加。1991年,发展到200多只羊;1995年,发展到生产母羊1000余只,出栏育肥牛150头、育肥羊800余只,收入20万元左右,成了团场首屈一指的养殖“状元户”。2008年,他承包了团场2000平方米的正规化畜牧养殖圈舍,在团场大力支持下,牲畜养殖规模达到3000只,年纯收入达8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达300万元。
在从事畜牧养殖30余年里,张云新经历过各种酸甜苦辣,深深知道牧民的辛苦和不易,尽力帮助每一个少数民族困难家庭。
“张云新是热心人,谁家有困难,找他帮忙准没错。”用牧民的话讲,张云新是个热心肠,许多少数民族群众遇到困难都来找他帮忙。有的是盖新房资金不够,有的是办婚事缺少资金,有的是子女生病住院,有的是要发展养殖业等,张云新总是慷慨解囊,及时帮他们解决困难。
十五连居民革命拜克·巴依达吾列提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他拿出家里全部积蓄,买回10只能繁母羊。由于经验不足,当年不仅没有见效益,而且死了一半多,直接损失了2500多元。当革命拜克·巴依达吾列提灰心丧气正想打退堂鼓时,张云新鼓励他不要怕失败,帮他查清了羊的死亡原因,并耐心讲解养羊技术和注意事项,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如今,革命拜克·巴依达吾列提存栏羊100余只,小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他逢人便说:“多亏了小新,要不我哪有今天!”
“张云新是我们连队的养殖大户之一,他通过发展养殖致富以后,也不断带动其他人共同发展养殖业,共同增收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十五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罗恒说。
近年来,张云新先后获兵团级“自主创业示范户”“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师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团级“养殖业标兵”等称号。对于他来说,这些称号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告诉记者,接下来会不断引进先进养殖技术,探索新型养殖模式,扎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出新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使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也会继续努力帮助大家,把养殖业发展得更好,让身边的牧民朋友都能实现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生活!”张云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