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团场动态 >> 详细内容
李令荣:致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发布:2022-10-18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1524 

记者 王东 通讯员 刘彦龙

10月16日一大早,六十二团六连职工李令荣就打开电视,和妻子一道,收听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工作报告。他激动地说:“我们党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们要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经营好我们的小日子。”

近年来,李令荣抓住党的富民政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和妻子祖雪霞一道,从最初的借钱度日发展到年纯收入40余万元的养殖大户,被誉为六十二团“多元增收的致富能手”。

刚结婚时,家庭条件差,生性好强的李令荣不甘心过一辈子穷日子。2002年,团场出台政策鼓励职工大力发展养殖业,他便萌生了养鸡致富的想法。他把想法告诉妻子,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资金不够,他和妻子四处筹措,加上自己的积蓄共24万元,在自家院内盖起了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鸡舍,并购买了4500只蛋鸡。在夫妻俩的精心喂养下,4500只蛋鸡顺利产蛋。正值见效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导致鸡蛋市场价格低迷,他一下就赔进去6万多元。不服输的李令荣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重整旗鼓,决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当时刚接触这个行业,也不太懂,我们两口子就自己研究,四处求学,现在我俩也算是半个养鸡专家了。”李令荣笑着说。

2004年,鸡蛋价格回升,李令荣精心饲养的4500只蛋鸡净挣6万元。2005年,他筹集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当年收入达12万元。养鸡规模上去了,李令荣又开始寻找其他的致富门路。2010年,团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鼓励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李令荣又把眼光瞄准到发展设施农业上,筹集资金在连队盖起了5座温室大棚,种植鲜枣和灰枣,当年就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自己富了不算富,在发展好自家经济的同时,李令荣积极帮助他人寻求致富路子。连队贫困户吕文革缺乏种地经验,收入微薄,李令荣主动与他结成扶贫帮困对子。2009年,借资3.5万元帮助吕文革新建温室大棚4个。在大棚管理过程中,李令荣及时把每一项技术措施传授给他。“头一年帮我建的大棚,第二年就见了效益,打心底里感谢李大哥。”吕文革说。

在连队里,谁家资金不够,李令荣夫妻俩都会慷慨解囊。近年来,他先后扶持贫困户30个,累计为他们提供无息借款40余万元。在两口子的帮助下,六十二团及周边团场有1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并走上了致富路。“连队有人家里困难,我们心里也不是滋味。”说起过往的帮扶经历,李令荣也是感慨万分,“看到他们的生活一点一点走上正轨,我们也替他们开心。”

六十四团职工彭芳经营着一个小规模养鸡场,近两年经济效益一直不是很景气。得知这一情况后,李令荣夫妻主动联系彭芳,指导她给小鸡疫苗接种、科学养殖等技术。在李令荣的帮助下,彭芳很快掌握了蛋鸡的科学防疫技术,目前养鸡场规模达到5000羽,不仅还清了贷款,2021年还实现纯收入5万元。“李大哥特别热心,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彭芳说。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要在科学养殖上多下功夫,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带动连队职工共同致富。”李令荣说,他打算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走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又能带动职工群众致富的路子,真正成为连队的致富带头人。

2007年至今,李令荣先后荣获“兵团十佳致富能手”“四师自营经济百佳示范户”“兵团劳动模范”“感动四师十大人物”等称号,但他本人并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他开始致力于研究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成为典型的多渠道增收示范户。李令荣说:“一定要开发更多的致富路径,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盼望国家的惠农政策不断出台,连队越来越美,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们每一个小家庭都是国家这个大家庭的‘细胞’,小家庭好了,大家庭才能和谐。今后,我也会竭尽所能帮助更多人,更好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李令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