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婷
6月7日,在六十八团可克达拉市有机稻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基地四周,摆放着一箱箱刚从辽宁盘锦运输回来的螃蟹大眼幼体苗种。这些大眼幼体蟹苗密密麻麻不停爬动,活力十足。合作社社员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入用于试验的稻田里,让它们经过长途跋涉在这里“安下家来”,标志着该团又一个养蟹季正式开启。
螃蟹养殖主要分为大眼幼体、幼蟹、成蟹三个阶段。大眼幼体在8到10个月的时间经过多次脱壳后成长为幼蟹,幼蟹再经过几个月的培育长成成蟹。
可克达拉市有机稻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何军方告诉笔者:“我们今年在这420亩水稻地里放了33箱大眼幼体蟹苗,一共165公斤,今年能长成扣蟹,到明年八九月份上市。”
笔者在现场看到,大眼幼体呈淡黄色,体型非常小,据了解,一公斤约12-16万尾。
该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曹鑫宇说:“我们结合六十八团生态水环境和周边市场,今年在这个合作社先行试点,主要是想解决这几年团里螃蟹质量差、产量低、销售难这些问题。如果试验成功了,就可以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职工’的形式进行推广,不断带动职工群众多元增收。”
近年来,在兵团、师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总站大力支持下,六十八团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主打“特色牌”,做活“水”文章,着力在“稻渔综合种养”上下功夫,不断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稻蟹”“稻虾”共作模式,现已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种养向名优特集约化种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