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达拉讯(通讯员 张斌 田玉娇)5月10日,笔者来到位于六十七团十三连的新疆牧云雅风酒业有限公司,看到该厂扩建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是该团葡萄酒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六十七团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进行深入探索,结合地处伊犁河谷南岸、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等地缘优势,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历经10多年,种植出赤霞珠、美乐、马瑟兰、蛇龙珠等10余个高端品种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由于管理精细、原料优质,不仅使种植户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增收目标,也使该团成为伊犁河谷最大的酿酒葡萄种植产区。
该团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规范发展,全团酿酒葡萄实现100%订单销售,中粮长城集团和张裕集团均在团场建立酿酒葡萄原料基地,订单面积达7000亩。依托“酒庄+合作社+农户”方式,5家企业签订葡萄种植基地8000亩,涉及农户750余户,其中低收入家庭73户,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100余人。近5年来,该团酿酒葡萄平均单价在3.6元/公斤以上,优质园平均销售单价6元/公斤,带动酿酒葡萄种植户1703户,年均纯收入2000元/亩以上。2021年,六十七团实现葡萄酒全产业链产值0.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6∶1。
优质的酿酒葡萄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得益于六十七团党委出台的好政策。近年来,该团产区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引进葡萄酒深加工企业,现有新疆卡伦酒庄有限公司、新疆千回西域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弓月酒庄)、新疆丝路酒庄有限公司(建设中)、新疆牧云雅风酒业有限公司、可克达拉市欣思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5家葡萄酒加工企业。这5家企业总投资额1.16亿元,年发酵能力1万吨以上,成品酒灌装能力5000吨以上,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达4600万元以上,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120余人。
2016年成立的新疆卡伦酒庄有限公司是兵团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字中的“卡伦”为当地清代哨所遗址,是兵团极具代表性的屯垦戍边文化符号,展现了四师葡萄酒产业鲜明的军垦文化特点。这个公司具有现代化酿造车间和灌装车间各一个,配套1000余平方米酒窖一座,年发酵能力6000吨,成品酒灌装能力3000吨。2020年,开工建设丝路酒庄,并坚持“限量小产区、人工原生态种植、有机葡萄酒”理念,依靠不同葡萄品种混酿及单一品种酿造技术,让葡萄酒保持天然风味。从2017年开始,“丝路酒”先后获得国际品醇客葡萄酒大赛、布鲁塞尔葡萄酒大赛等国际、国内大奖近200项以及2022春季FIWA大金奖,另有“探索、收获”系列酒品获3枚金奖、2枚银奖。同时,新疆千回西域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弓月酒庄)、可克达拉市欣思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牧云雅风酒业有限公司都以各自理念和各具特色的酿造工艺不断发展壮大。
2022年,六十七团按照“小酒庄、大产业”思路,以“二区一园一馆”(葡萄酒加工产业园区、优质果品示范区,精品庄园生态休闲观光园,酿酒葡萄产学研文化馆)为中心,争取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800万元,建设六十七团酿酒葡萄产、学、研基地,加强品牌宣传,推动“可克达拉葡萄酒”地理标志申报,提升伊犁河谷葡萄酒品牌知名度。同时,不断优化葡萄生产技术,积极推广“厂”字型栽培技术,提高机械化率,优化管理模式,在现有1.5万亩酿酒葡萄基地的基础上,推动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持续扩大种植规模,计划新建园1200亩,新建高标准葡萄“厂”字型示范园500亩以上。在产业发展上,继续引进葡萄酒庄及下游产品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葡萄酒企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使卡伦酒庄以外的4家葡萄酒厂从加工销售葡萄原酒向灌装销售成品酒转变,充分利用师市规上企业财政补贴奖励政策,推动新疆丝路酒庄投产,力争年产瓶装酒500吨,实现产值2500万元以上。积极引导合作社开拓销售市场,提升4家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农户和企业间形成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借助师市农特产品电子服务中心展销平台,采取订单直销、网络直播带货、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渠道,实现科学管理、规范发展,让100余户低收入家庭更具发展动力,1700余户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