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俊钦 通讯员 张婷)“这次土地流转交易,通过手机端的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布、协商确定,我只需要在签订合同时跑一趟,非常方便快捷。”4月18日,六十八团三连职工曹伟告诉记者。
当日,曹伟通过手机上的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受让方完成协商,在六十八团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自己的土地顺利流转出去。
按照师市“五个努力走在兵团前列”目标,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兵团前列的目标要求,师市党委高度重视土地流转“数字化”建设,2021年8月率先在六十八团开展试点工作,建成了该团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打造了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系统。
截至目前,通过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系统,六十八团公开挂网的土地信息有260条,参与流转议价397人次,70宗土地通过中心完成经营权流转产生溢价,溢价总额44.8万元。对于曹伟来说,通过该系统,他的土地流转价格从过去的600多元上涨到1000元,为他带来近2万元溢价收入。
在三连稻田里,可克达拉市有机稻虾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育秧,一颗颗种子被均匀撒下去,孕育着新一年的希望。
通过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系统,该合作社在三连流转了1200余亩土地。由于土地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合作社计划今年扩大“稻虾共作”面积,同时推广稻田订制认领、农业观光、水稻制种等新业务。
“在土地流转‘数字化’前,我们要流转大片土地,要一家家跟职工谈,非常耗时费力。现在好了,在系统上,职工的地块信息、以前种植作物品种、联系方式都很全,通过手机就能和很多职工协商价格,获得发展用地。”可克达拉市有机稻虾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观光项目负责人马权说。
今年,该团共有3家合作社流转到了2100余亩土地,将土地“小散弱”升级为了“大优强”。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介入,在团场发挥着“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联农带农效益,大大提升了土地的收益和农业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