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凤凤
4月5日,走进六十七团养殖户后奋伟的养殖场,现代化的养殖圈舍映入眼帘,圈舍里不断传出猪的哼哼声,负责人后奋伟正在查看母猪档案卡(见图)。
2014年,后奋伟夫妻俩辞掉工作,回到六十七团发展特色养殖。他们利用300余亩耕地,将种植、养殖有机融合,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化、规模化养殖基地。经过不懈努力,养猪场优化升级,存栏从一开始的二三十头逐渐发展到现在的5000余头。
后奋伟告诉笔者:“我们的养殖场是属于家庭农场式的,首先自己有地,种出来的作物给猪吃,可以减少很多成本,猪的粪便就用来当肥料,粪污可以有效处理,比较绿色环保。”
在团场的帮助和支持下,后奋伟的养殖基地已步入正轨,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设施一应俱全,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喂养,存栏在5000头以下的一人便可完成操作。“以前都是人工喂养,成本比较高。现在经过优化升级,每头猪都能进行自动化喂养,特别方便。猪舍采用的是水泡粪清粪工艺,基本上不用人工清圈,也轻松一点。”后奋伟说道。
目前,后奋伟家的养猪场已发展3座圈舍,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现存栏育肥猪1400头、母猪100头、仔猪3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