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团场动态 >> 详细内容
六十二团:走出多彩致富路 职工集体齐增收
发布:2022-01-04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893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查燕荣

本报记者 张帅纲 通讯员 徐国胜

自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六十二团依托伊犁河谷良好自然环境和毗邻霍尔果斯口岸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第三产业,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职工群众创业就业,团场经济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繁荣景象,也让职工群众集体齐增收,“钱袋子”鼓起来。

葡萄架满“经济果”

“自从引进‘厂’字型葡萄种植技术,葡萄质量提高了,价格也上去了,收入也比以前高多了。”今年方文全的葡萄受到了多地客商的欢迎,葡萄又一次卖出了好价钱。

方文全是六十二团一连葡萄种植户,种植“厂”字型葡萄已有六个年头。2015年,在连队统一组织下,方文全引进“厂”字型葡萄种植模式,开始按照有机标准种植,这项技术可提高葡萄果实含糖量,种植出的葡萄个大粒圆。

改变种植模式只是开始。2018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六十二团一连成立祥泰种业农民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的管理模式,为林果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为顺应新时代葡萄产业发展需求,六十二团还加快研究和推广“省力化、集约化”的先进葡萄园生产和管理技术,积极开展研究鲜食葡萄滴灌条件下高光效新型架式管理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花果管理技术、冬夏季修剪技术、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和环保型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应用,以期用最低的投入获得“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果实,形成了以葡萄“厂”字型为主体的生产全过程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不仅如此,六十二团还将文旅产业与特色林果业有机融合,打造出一批以景曦农业观光园、“厂”字型葡萄园、葡萄酒加工业为主的示范基地,实现由一产高效种植业、二产高附加值加工业,向三产文化旅游服务业延伸,由“卖产品”的单一发展模式变为“卖产品”“卖服务”“卖文化”多轮驱动的复合发展模式,让连片的葡萄架长满“经济果”。

口岸经济有“钱景”

除了葡萄产业外,口岸经济和政策优势也让六十二团职工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地处祖国最西端的霍尔果斯口岸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如今,又成为了新“一带一路”大发展的核心区域。紧邻口岸的六十二团中青年人看好这片市场,把自己的梦想和智慧投入到这里。

而随着六十二团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优势日益凸显,城镇化吸引了众多地方群众前来投资兴办实体,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八连职工王君在霍尔果斯欣德置业有限公司旅游购物C区开店已经有17年的光景。1991年,王君脑海里萌生了一个去口岸闯一闯的念头,刚来到口岸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当时他投资了5000元摆地摊,以销售望远镜、手表等小商品为主,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经过15年的商海历练,2004年,他在霍尔果斯欣德置业有限公司旅游购物C区投资7万多元,租赁了一间113平方米的店铺,代销皮草、进口小糕点等商品。如今,他主要经营土耳其地毯和各类皮衣皮具等商品,由于他对待游客热情周到,多次被口岸评为“诚信经营户”。

“临近霍尔果斯口岸给了我们巨大的商机,随着新疆旅游经济的不断升温,我们以后的生意一定越来越红火。”王君一边招呼顾客一边笑着说。

数据统计,依托靠近霍尔果斯口岸的区位优势,六十二团个体工商户已经发展到9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00余人,这支队伍已成新时代的商海主力军,为六十二团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干事创业劲头强

自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一项项惠民政策像春风一样激励团场青年创业就业,让他们成了闯市场的领头雁。

合丽买木·合迪尔丁是六十二团的职工子女,2018年,她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当导购,主要销售小食品、服饰等生活日用品,收入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随着团场城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人口的大量聚集,这让合丽买木·合迪尔丁萌生了辞职自己创业的想法。2021年三月,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在六十二团霍城大街租赁了一间50平方米的店铺,投资2万余元开了一家蛋糕屋,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每天制作各种小糕点。由于味美价廉,蛋糕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一个月可以收入5000多元钱。

六十二团光明社区居民玛伊努尔·阿不都克力木2017年至2019年一直在口岸一家外贸公司当翻译,收入可以满足家庭基本需要。2021年1月,玛伊努尔·阿不都克力木在家人的支持下,到霍城县清水河镇学习了一个月的插花技艺。一个月后,她投资4万多元在六十二团霍城大街租赁下一间30多平方米的门面,开了一家插花店,吸引了众多喜欢花卉的年轻女孩频频光顾。

为了做大做强自己的插花产业,玛伊努尔·阿不都克力木借助手机花卉群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动态,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直接向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商家订购塑料、绢丝、布艺等仿真花卉。她每天早出晚归守候在店内,用灵巧的双手,将一枝枝红、黄、蓝、白不同色彩的花卉组装成袋装花束,将小店装扮成一片花的海洋。“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看到生意这么好,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玛伊努尔·阿不都克力木一边插花一边说。

截至目前,六十二团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从事超市、餐饮、服饰的商家达200余家,从业人员达500余人,通过鼓励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创业带动就业,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也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