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达拉讯(通讯员 张婷)6月21日,在六十八团一连稻虾养殖示范田里,农户刘秀峰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将第一批虾苗投放到虾沟中,活蹦乱跳的虾苗一入水就不见了踪影。
进入夏季,小龙虾成为餐桌上受欢迎的美食,地处伊犁河谷的六十八团抓住机遇,探索推行稻虾共作增收模式,从政策支持、配套服务、科技指导等方面延伸补充小龙虾产业链,让职工群众从中增收致富。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可为水稻增肥、松土,水稻为小龙虾供饵、遮阴、弊害,减少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稻虾共作将传统稻米生产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环农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稻米、龙虾的品质。
刘秀峰是该团第一批稻虾养殖的示范户,今年种植水稻100亩。他说:“如果我们只种植水稻,就只有水稻这一份收入,现在养殖小龙虾后,增加了一份收入,而且小龙虾的市场前景挺好的,我们很有信心。”
为更好地指导职工群众养殖小龙虾,该团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完善当地小龙虾水面养殖、稻虾共作等技术规程,并建立专业科技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
六十八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曹鑫宇说:“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积极探索这种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种养模式,并计划申报稻虾绿色有机产品,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小龙虾种养技术交流群,农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以随时交流。”
目前,该团小龙虾养殖水面面积700亩,稻虾供养面积3000亩,采取“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模式,带动62户水稻种植户每亩增收3000元左右,初步形成了小龙虾种苗、养殖、加工、销售、餐饮、技术服务一条龙产业模式,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