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云新,是六十六团十五连职工,今年59岁,是土生土长在六十六团的兵团第二代,1988年之前,我仅靠在连队承包的土地生活,作为一个兵团人,我有着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美德,空有一身报负,但却苦于不能通过双手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1988年,生命中的第一个转机来了,从1988年承包畜牧公司20只羊到如今每年都养殖育肥羊约3000只,育肥牛500头,从贫困到富裕,从致富到帮助他人共同致富。我从事畜牧养殖30余年,经历过各种酸甜苦辣,深深的知道作为一个牧民的辛苦和不易,尽力帮助每一个困难少数民族家庭。下面说一下我带着困难少数民族家庭演绎的致富故事:
1988年,六十六团畜牧公司改制,实行租赁承包牛羊养殖,我对当时的市场养殖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时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我大胆果断的承包了畜牧公司的20只羊,开启了我的养殖之路。初涉养殖行业,由于自己缺乏养殖经验,我不敢有丝毫懈怠,白天忙着养殖,晚上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虚心向惠远乡的老养殖户们请教,学习他们的养殖技术,管理经验,我自己的内心始终坚信,只要自己不怕吃苦,就一定能在养殖上做出一篇大文章。经过两年的潜心钻研,1990年,我家的出栏羊从最初的20只达到了80只,获纯利8000多元,初尝到养殖甜头的我信心更足了,在团场党委和畜牧公司各种优惠政策的帮助下,到了1995年,我已经拥有了圈舍600平米,牛羊600余只。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我的养殖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1997年,受市场影响,牛羊价格大跌,600只羊我就将近亏了两万块钱,在几近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看着利用团场贴息贷款盖起的新圈舍和自己以前付出的辛苦,我选择了坚持。那一年,很多养殖户因为坚持不下去都选择了卖羊,我不仅坚守住不卖,反而购近,使存栏达到了1000只,98年春节,市场出现了转,一只羊纯收入达到260块钱,我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2008年,师团实施万畜精养工程,我又承包了团场2000平米的正规畜牧养殖圈舍,走上了规模养殖之路。经过努力,我的年存栏牛羊达到了3000余头(只),出栏1000余头(只),到2013年纯收入达到了80多万元。当年,我还荣获了兵团级“发展自营经济 促进多元增收 百佳示范户”荣誉称号,为四师和团场赢得了荣誉。团场领导鼓励我在推进团场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的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业绩,成为广大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榜样。我心里非常感动,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自己的腰包鼓了,但不能忘记团场和畜牧公司的扶持,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困难职工富起来,以此来回报团场。
近几年来,为切实改善民生,增加职工收入,六十六团建立了促进职工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解决团场职工收入结构单一、持续增收乏力的问题,为实现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的目标,团场组织畜牧养殖户成立了专业畜牧合作社,并投资建设了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基地,鼓励职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为我们这些养殖户自主创业和多元增收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也积极帮扶连队的少数民族困难职工发展养殖业,和少数民族同志结成帮扶对子,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我们也成了跨越民族和血缘的亲兄弟、亲姐妹。
2013年的一天,我们连队的革命拜克·巴依达吾列提急匆匆的来找我:“哥,我家的10只能繁母羊都死了6只了,这可是我用家里全部积蓄买的呀,这可怎么办?”“先不要着急,你现在带我去你家看看”。由于他的经验不足,10只羊不仅没有见效益,而且直接就损失了2500多元。革命拜克灰心丧气的告诉我:“哥,我咋呢么笨 连几只羊都养不活,我是不是不适合搞养殖啊。”他想打退堂鼓,看着死去的羊我安慰他说:“革命拜克·巴依达吾列提啊,你哥我刚开始搞养殖也和你一样技术不够,经验不足,我就不断摸索,加上团里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专业、及时的指导和关心支持下,我才拥有了今天这样一套成功的养殖经验,你千万不要灰心,以后的路长着呢,我可以帮助你。”随后我帮助他查清了羊死亡原因,耐心地给他讲解了养羊的技术和注意事项。他慢慢的自信了起来,经常到我家询问养殖技巧,在我们遇到都不太懂的难题时,我们就一起到团畜牧公司去请教,技术人员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甚至有的时候亲自到我家的圈舍中现场给我们指导。如今,革命拜克家羊只存栏达到了100多只,小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他逢人便说多亏了我,不然也没有他的今天!
在连队里,许多牧民都请我帮忙想办法。我希望我能带动这些牧民朋友的致富积极性,帮助大家能一起致富。我了解到少数民族困难职工木拉提、古丽夏西无法缴纳养老金,我来到木拉提和古丽夏西家中,提出主动分别为木拉提、古丽夏西无偿交纳养老金2.4万元和2万元,木拉提、古丽夏西哭着鼻子握着我的手说:“太谢谢你了,没有你我怎么办”;我说:“谁家有困难,我能帮的一定会帮助你们,但是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挣钱,不挣钱撒都白客”。
干校少数民族困难户木拉提、加尔肯别克当时建房缺少资金,我拿出8000元解决了他们燃眉之急,木拉提和加尔肯别克说:“我实在没想到小新会帮助我,太让我感动了,以后我一定会好好找个像样点的工作”。
这些年有100多户哈萨克族家庭都接受过我的帮助,跟着我干的哈萨克族牧民,他们都从以前的困难家庭变成现在的富裕户,没几年的时间,他们中有的就买了房子,有的娶了媳妇,从事了养殖业,日子越过越好,这使我非常开心。
有很多人夸我,其实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坚信,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了自己,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继续带着我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努力加油,确保团场的帮扶措施精准确保贫困生活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