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十六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退休干部梁玉凤,生在兵团,长在团场,兵团精神一直流淌在血液中。当退休来临,一下子不适应,以至于精神处在焦虑与彷徨中。恰逢团场开展新职工招录工作,感觉瞬间找到指路的明灯,于是有了与河南老乡张根生结识到他加入兵团大家庭的故事。
张根生是三十六团一名新职工,也是我的结对对象。2019年11月,张根生带着父母、妻子和儿女一家6口来到三十六团安家落户。说起他来团落户,中间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细节。2019年初,得知团场招录新职工,我就开始动员内地的亲戚朋友来新疆落户,支援边疆建设。张根生得知消息后,主动打电话与我联系,说是在电视上看了许多屯垦戍边、亦兵亦农的电视剧,对兵团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在我与他互通电话中,他大致了解了兵团和团场的历史,当即表示,愿意用青春和行动,去演绎一段新时代兵团子弟兵的佳话。
在后来的几个月里,我们的联系一直不曾中断,并且一起了解了兵团的历史。2019年9月,张根生来团场参观,看到在戈壁滩上建起的职工楼房,配套完善的医院和学校以及上万亩红枣林、生态林,深感震撼。后来他又见到团场即将通车的高速公路与铁路,被兵团精神深深地折服。回到河南后,他就开始了全家搬迁的事宜。
考虑到他初来乍到,可能会存在陌生感,我就给他讲团场的风俗习惯,并给他讲解新职工的政策。听完后,张根生说:“真是来对了。”
他们一家人先到团场,两天后,物流的家居用品才到若羌,我主动找车帮他运回团里。未来的日子里,对于生活上的困难,遇到当时能解决的我就帮着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带着他找相关部门和团领导反映情况。听说他是新来的职工,团领导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安排社区或连队及时帮他解决问题。
兵团是由千千万万个“张根生”不远千里万里背井离乡聚到一起组合而成。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没有足够多的有志之士,就无法形成强大的聚合力,兵团的特殊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正是因为这千千万万“张根生”的聚集,才铸就了这个神圣而光荣的名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才铸造了守护祖国边疆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