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重武 通讯员程伟)7月18日,记者从六十四团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了解到,近年来,该团始终将就业摆在民生工作的首位,通过搭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打通服务职工群众就业“最后一公里”,自5月中旬以来,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输出劳务千余人,创收千万元,每月人均增收5000元。
十一连职工热依赛·热夏提以前长期待业在家,经该团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新军介绍,来到团恒森木业公司工作。这两天,她还想通过团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帮助仍待业在家的朋友佐热姆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热依赛说:“我就是通过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找到工作的,现在一个月工资6000多元,非常满意。光自己就业还不行,我还想帮助周围需要就业的人都找到合适的工作。”
近年来,该团大多数职工群众都利用农闲时间选择就近就地打工增收,可是却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以致时常出现用工企业不按时兑现劳动报酬、劳务人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现象。为了规范团场劳动用工的市场化管理,该团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于今年5月中旬成立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彻底解决团场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务工需求。
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成立后,结合团场人口结构、耕地以及就业情况,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主动对接低收入家庭,吸纳富余劳动力加入劳务输出队伍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同时,通过劳务经纪人实地走访,准确掌握不同群体的人员结构和就业需求,登记各类就业群体的基本情况及就业愿望。
还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派遣劳务前,组织劳务经纪人逐一走访有劳务需求的企业,询问企业用工诉求,再一步步对接整合。“我们在工作中对一些务工企业和劳务人员进行双向挑选,确保企业吸纳他们需要的人员到企业工作,同时也确保劳务人员得到相应的报酬。”张新军说。
采访中,恒森木业公司负责人唐建波表示,作为木材加工企业,用工量比较大,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成立帮了我们大忙,他们主动跟我们对接,而且务工人员来之前都接受过岗前培训,给我们减轻了很多负担。
该团党委常委、副团长陈利华介绍说:“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的搭建,使一大批零散打工人员有了连续性收入,实现了长期以来零散阶段性就业向稳定就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