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惠)“西瓜排着队,踏过一双双手的台阶,陆续上车,苍茫的瓜地,像分娩后的产妇,疲惫而幸福地微笑着,目送孩子们,走向远方……”每一个滚圆绿油的西瓜,在六十三团十一连职工邢银海的眼里和笔下都是“孩子”,这个中原汉子,既种西瓜又写诗,不仅拥有了诗和远方,而且走上了致富路。
7月12日,在六十三团十一连36号条田,邢银海正忙着给伊宁市的客商装西瓜。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西瓜价格没有去年好,但销量还可以,目前头茬西瓜已经卖完了。”邢银海说。
今年50岁的邢银海,2003年从河南省沈丘县来到六十三团。当年,他与妻子王喜荣对西部生活充满向往,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六十三团正在河南招工便报了名,两人带着两个孩子把家安在了六十三团,成为连队的一名职工。
六十三团地处塔克尔穆库尔沙漠腹地,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看到这一自然环境优势,凭借丰富的经验,邢银海在连队搞起了瓜苗培育、西瓜种植。
“那时候,连队土地少,种植农作物收入也不高,团场就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发展设施农业。邢银海带头在大棚里育西瓜苗、种西瓜,还带动了吕建新、孙小凯等一批职工。”十一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陈刚说。邢银海种了15年西瓜,从育瓜苗、移栽瓜苗,到大田收获西瓜,种植技术过硬,西瓜个大味甜,品质好,每年供不应求。
“我也走过弯路,有的年份忙了一年,不仅没挣上钱,还赔了种子钱。但我觉得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既然认准了就要坚持下去。”说起15年的种瓜经历,邢银海觉得自己没有选错。
“刚开始种西瓜那几年,因为团场和我们老家在气候、温差及种植条件上存在差异,西瓜病害多、产量低。我们在连队技术员的帮助下,不断地摸索经验,从育苗开始,在选种、泡种、催芽、装盘、点籽,到嫁接时温度、时间的掌控,嫁接的砧木选择,嫁接后的遮阴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下了不少功夫,解决了西瓜病虫害防治、不能重茬等技术难题。”
邢银海通过对瓜苗进行嫁接,不仅可以实现重茬种植,还能抗枯萎,提高西瓜产量。不同的栽培方式、栽培时期,应该选择什么品种,经过多年的实践,邢银海对这些技术都了然于胸,培育的西瓜苗在团里也成了抢手货。
邢银海和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地定植800-1000株西瓜苗,每株苗0.8元左右,除去自己75亩地定植的7.5万株,每年还可外销4万余株,收入3.2万元;每亩地产4500公斤西瓜,平均每公斤批发价0.4-0.5元,每亩地就是1800元的收入。今年,他和妻子种植的75亩西瓜,毛收入近14万元,加上育苗收入,预计可达17万元左右。
如今,邢银海通过培育西瓜苗、种西瓜过上了幸福生活,成为连队响当当的富裕户,不仅带动了连队职工群众致富,他的种植基地也成为游客们采摘、品尝西瓜的热门“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