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俊钦
凯萨尔·约麦尔江今年26岁,从小在六十四团十四连长大,连队上的脱贫户很多都是他的叔叔阿姨。从学校毕业后,凯萨尔·约麦尔江曾在乌鲁木齐市上过班,去过霍尔果斯市外贸公司工作,2018年,为了照顾父母,他回到十四连,成为了一名扶贫专干。
十四连现有脱贫户8户、28人,他们在2018年实现了脱贫。可如何做好服务,巩固脱贫成果,作为一名扶贫专干的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防止他们重新返贫,成为了凯萨尔·约麦尔江最重要的任务。
十四连群众多以种地为生,但人多地少,就业压力大,8户脱贫户中低保户占5户,28人中只有1人是职工,许多人都是身患疾病,当时虽然脱了贫,可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家庭会不会重新成为贫困户。
每天凯萨尔·约麦尔江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走访贫困户。询问他们的困难,并一一记录下来,如果有最新的政策,或者有适合他们的工作,就会第一时间告知他们。
通过走访,凯萨尔·约麦尔江发现,脱贫户中,许多人没有就业门路。十四连土地面积不大,容纳就业能力有限,想要脱贫必须要靠产业带动。脱贫户阿布力米提·吾甫尔的女儿年满20岁,一直闲在家里。4月初,凯萨尔·约麦尔江联系了六十四团编织袋厂,为她找了一个工作,每个月可以拿到1800元的工资。
可没过多久,阿布力米提·吾甫尔的女儿就不愿意干了,说是工作太辛苦,工资少,重新回到了家里。经过谈心,凯萨尔·约麦尔江了解到她原来一直有一个开服装店的梦想,随后便告诉她,可以通过编织袋厂的收入积攒资金,一步步去实现梦想。在凯萨尔·约麦尔江的悉心劝导下,阿布力米提·吾甫尔的女儿重新回到了编织袋厂工作。
这件事让凯萨尔·约麦尔江明白,要想让脱贫户彻底脱贫,必须改变他们的思想,既要心怀梦想,又要脚踏实地。
哈力木拉提·外力就是一个典型,离婚后,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开始酗酒,日渐消沉,生活一落千丈,陷入了贫困之中。2018年,在团里干部的牵线搭桥下,他进入伊犁创锦犇牛牧业有限公司六十四团分公司工作,学会了电焊手艺。2019年6月,他辞职回到连队,开始利用新手艺为连队居民搭建彩钢棚、葡萄架,还开始做起了卖煤炭的生意。同时他还利用院子大、周边有林带的优势进行养鸡,一年收入2万元。
连队居民说,现在的哈力木拉提·外力不喝酒了,人精神多了,好像变了个人,不但脱了贫,而且走上了致富路。凯萨尔·约麦尔江说,这件事让他坚信,只要思想转变了,踏踏实实工作,每个人的明天都会有希望!
六十四团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牢牢扭住脱贫户增收这个核心,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各类企业,协调企业招收贫困人员就业。各连队组织劳务队,带领贫困户到驻团企业、建筑工地打工创收,引导贫困人员向二、三产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巩固脱贫户在各类企业就业15人,创业2人,人均月收入增加2000元。
三年来,在各级干部和凯萨尔·约麦尔江的努力下,十四连的脱贫户中,不少人在清水河、六十四团的企业找到了工作,有些身患残疾的人申请了残疾证,享受了相关政策,一些人通过团场公益性岗位成为环卫工人、物业公司员工,一些人开始鼓起勇气发展养殖,对未来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