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达拉讯(通讯员 吴红霞)4月28日,六十七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马东理,一行4人来到6斗7条田朱新江的地里,检查地头地边残膜治理情况。
近年来,地膜栽培广泛使用,已成为团场职工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该团棉花、甜菜、制种玉米等作物使用地膜率已达到了100%。但随着地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农田土壤中农用地膜的残留量也逐年增加。如果不及时清除回收,不仅会对土壤的原有结构造成破坏,使土壤板结且肥力下降,而且会降低土壤供应作物水分、养分能力,阻碍作物根系下扎,造成环境污染与农业减产。
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该团规定,当年铺膜地块必须100%搂捡残膜,团残膜回收领导小组对残膜回收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施肥和犁地。同时,坚持“谁使用、谁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残膜污染主体。该团采取有力措施,由各农业单位成立残膜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农田残膜回收治理实施方案,建立残膜回收条田档案,要求种植户全部使用国家标准农田用地膜。在秋翻、春播之前,以机械回收和人工捡拾相结合的方式,治理土地“白色污染”,提高当年地膜回收率。如今,治理土地“白色污染”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职工群众环保意识增强,农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连职工郑龙付说:“种植土地就要爱护土地,每年作物收获完我都要用机械和人工搂捡一遍残膜,到第二年播种前用机械再搂一遍残膜,并用人工捡拾一遍,这样种下去的作物也就不用担心出苗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