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珊珊 曹薇
谈及三十六团医疗卫生方面的变化,93岁的张合林老人激动地说:“以前看病,条件真的差,医疗设备简陋、药品药械匮乏。现在不一样了,医疗设施设备多种多样,医生的医疗水平提高了,还建立了国医堂,启动了‘医养结合’模式,变化真的大。”
从“无”到“有”,从“卫生队”到“现代化医院”,从“老式三样”到“精良设备”,三十六团卫生事业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源不断优化,管理日益规范,水平显著提高,为职工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1965年,垦区创建时,组建了米兰农场卫生队,由17人组成,地址在老米兰油沙山,仅有8间土坯房和自挖的8间地窝子,手术台是用土坯垒成的。病员住诊睡苇子地铺,夜间注射和手术用马灯照明操作,条件极为艰苦,团内职工治病难,苦不堪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卫生事业也迅速推进。团场增建住诊病房340平方米、门诊部289平方米、X光室108.5平方米、放射室26平方米。1979年,卫生队扩编成了初具规模的医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医疗卫生事业也抓住机遇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卫生人员增多,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设备齐全,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连、大病不出团,防病治病能力加强。
历经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米兰医院位于团部西侧,距团部中心约800米,承担全团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医院二层住院楼于1996年建成,总面积为1800平方米。三层门诊楼于2013年建成,总面积为2600平方米。目前临床科室设有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传染科、护理部、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口腔科、康复理疗科、药剂科、计划生育服务站、疾控中心。主要有X光DR机、彩超机、电子内窥镜、骨密度机、固有荧光宫颈肿瘤诊疗仪、全血细胞五分类机,生化机、牙科综合治疗仪等诊疗设备。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2所,一所是米兰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另外一所是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0人,实际开放床位60张。
“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也怕给儿女带来负担,有医保心里就踏实,生病花钱还能报销,医院还经常组织免费体检,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马明莲老人说。
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三十六团实施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看病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惠民便民政策。各项惠民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既减轻了职工群众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也为其提供了生活保障。
三十六团医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卫生体制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管理,扎实开展工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014年,团医院建立了中医科,运用中医针灸疗法、按摩疗法、中医内服法、向全团职工群众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2018年9月15日,河北省邢台市第九医院(巨鹿县医院)与三十六团医院首次远程会诊顺利开展,标志着三十六团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正式成立。远程会诊中心的投入使用,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全面、更规范的诊疗方案,造福团场职工群众。
1969年,三十六团卫生队设置了中医诊室,开展针灸、推拿等治疗,效果良好,深受患者称誉。但到1986年时,因团场中医专业人才匮乏,停止了医疗。2016年,河北省援建的国医堂建成开馆,来这里咨询看病的人络绎不绝。2019年,为不断提升国医堂服务质量,该团斥资45万元引进了中医四诊仪,为职工群众带来了便利。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展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医疗服务模式也逐渐由职工群众被动求医向医护人员主动上门转变。连队开设了健康小屋,健康检查、拔罐理疗、输液治疗等不用再到医院,在本单位的健康小屋就可做到,方便了职工群众,让医疗卫生工作在基层连队能更好地开展。
自启动全民健康体检工程以来,该团每年都为全团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实现了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健康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