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团场动态 >> 详细内容
六十八团9.7万亩水稻平均单产752公斤
发布:2019-12-27 来源:第四师  作者:伊犁垦区报  编审:admin  浏览量:486 

本报可克达拉讯(记者 李秀蓉 徐乐)12月23日,六十八团经济发展办公室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团今年种植的9.7万亩水稻平均单产752公斤,1900户水稻种植户户均纯收入12.8万元,职工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8月,湖南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水稻研究团队研究员彭既明、袁定阳等人到六十八团考察,在了解水稻种植情况、查看水稻长势后,评价该团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成熟,希望今后在北方盐碱地水稻种植研究上进行合作。

地处伊犁河南岸的六十八团有10万亩耕地,虽大多是盐碱地,但土壤透水性强,且水资源丰富,特别适宜种植水稻,生产的大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营养丰富。

六十八团水稻种得好:2007年,该团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团场;2008年,该团成为全疆首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大米质量追溯的单位;2011年,该团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2012年,该团生产的伊香大米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后,职工的自主经营权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赢得先机,让职工增收?六十八团选择把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

今年,该团水稻种植面积占到团场耕地面积的97%,订单种植面积达到10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3%,均前所未有。

订单在手,产量越高,品质越好,收益就越高。该团各连队党支部委员会委员、连管会成员转变观念、俯下身子,指导职工从水稻的选种、育秧、机插秧到管理、收获,严格按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示范推广项目操作,确保水稻大面积优质高产。

该团分管农业的副团长钟云亮说:“取消‘五统一’、赋予职工自主经营权等各项改革惠民政策极大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连队党支部委员会委员、连管会成员主动转变角色,当好促进职工增收的‘服务员’,农业生产呈现规模大、效益好的特点。”

“团里积极开展稻田立体种养模式试验,成功实现稻鸭、稻蟹、稻虾、稻鱼共作,不仅水稻品质上了一个台阶,还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两收’的目标,在稻田里做出了大文章。”该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吕艳伟说。

一连职工刘启军种植水稻101亩,平均单产810公斤,纯收入18万元。五连职工张登胜种植水稻50亩,加上在稻田里养蟹,纯收入15万元。在这个团,像刘启军、张登胜这样的高产户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