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抓紧的就是湖心岛上设施及园区绿化的完善。”4月4日,黑瘦却精神矍铄的曾中华打量着已初具规模的秀水庄园对当下及近期工作进行着规划部署,而耗尽半生积蓄和一腔心血打造出一片“水云间”,只源于心中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田园的向往。
今年已52岁的六十六团一连职工曾中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后便离开家乡团场外出打拼,三十年里辗转各地做过销售、干过工程,其间吃得苦、受得累都成了刻进他骨子里的咬牙坚持和全力拼搏的精神。多年的淘金生涯让他终于拥有了七位数的存款,生意也越做越顺。就在人人都觉得曾中华到了享着福挣钱的阶段时,他却愈发强烈地产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回家乡,用挣到的钱在团场做些什么!
向来就懂丈夫眷恋故土、心系田园的曾荣得知曾中华的想法后,只淡淡的说了一句:“只要你想好了,你做什么我都支持。”就这样,夫妇二人于2014年春节后毅然回到六十六团清水河社政办定居、发展。曾中华一回到家乡,就立即着手申办了《国家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并在对发展地点进行认真考察后购置了该办一连原废弃水库边的住宅。“我们团就是特别缺水,我总觉得一个地方有水就会很美很有灵气。”尽管面对重新开挖水库需要巨大投资的难题,下决心在家乡做点事的曾中华还是决定依托水库建造一个集垂钓戏水、特禽特畜饲喂繁殖、休闲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生态保护型的“秀水庄园”。
梦想好做、蓝图好画,践行则需要百倍的汗水和心血。2015年刚入春,曾中华就开始了他的工程建设,民居房、特禽特畜养殖区、景观点、果林种植、烧烤区设置,机车、人力的调度,工程进度和质量……“他从回来就天天都像打仗,白天忙建设、晚上就搞设计做规划,春夏秋三季他几乎都是没日没夜……”说起丈夫这三年多的辛苦,曾中华的妻子曾荣无比疼惜。曾荣告诉记者,她也曾劝说丈夫随便弄个田园家居、满足自己回归乡土的梦想就行了,可曾中华却说既然决定做、那就要做出个样子来,“他还说好好创办一个公司,就是在家乡做了投资建设,就是自己反哺家乡的一个方式。”曾荣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看到,秀水庄园里养殖着孔雀、野猪、天鹅、鸵鸟、野鸡这五种特禽特畜,这些物种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物候条件,一个个惬意的或在水面戏水、或在棚圈中休憩。曾中华告诉记者,这些特禽特畜的养殖、繁衍成功可是没少花费心思和财力,由于当时也是初次饲养,动物的习性,当地气候、水土等条件对它们的生长的影响,这些都是慢慢摸索、试验。“失败了不少次,损失了很多只,到现在损失了有十来万元,这是我花钱买技术买经验啊。”曾中华调侃着自己。
三年多的投资兴建、全身心的付出、五百余万元的投入,让曾中华的秀水庄园各功能区目前已初具规模。庄园所在地、一连指导员张林强告诉记者,曾中华开挖修建的占地53亩、畜水量15万方的水库,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当地小气候的同时还解决了该连二区两千余亩的耕地用水。“很不容易,特别佩服曾大哥这样扎扎实实做事的人。他这里的投资建设,已经是我们连队一个很大的亮点和经济发展点了。”一连连长杨东升说。
曾中华的投资建设不仅丰富、充实了清水河社政办的特色农业环境,还给富余劳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务工平台。据了解,该庄园兴建以来,已累计用工两千余人次,庄园内多年长期雇佣工4名,年工资性资金支出二十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曾中华的庄园建造、动物养殖,都是以恢复、保护生态的原则为基础,蔬菜、林果种植栽培不使用化肥农药,而施用饲养的动物腐熟发酵的粪肥;饲养的动物又食用园区内种植的饲草和果实及青黄贮;开设的垂钓项目也坚决杜绝使用药物等有损生态环境的顾客。“这样的办法看起来确实笨,但是我们建造这样一个庄园的‘初心’达到了,我们就是要用这样的笨办法来发展经营。”说起田园初心,曾中华夫妇表示生态保护的原则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目前曾中华的秀水庄园已对外开放了垂钓项目,曾中华告诉记者,由于资金紧张,他现在采取的是边营业边充实建设的方式。谈起下一步的发展,“要投资150万元建两座日光大棚,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垂钓。一部分水域再进行优化、细化,分深浅水区开设游泳、戏水项目……要做的还很多,我一步步努力吧!”曾中华思路清晰、充满憧憬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