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市生态水产养殖为职工带来好“钱”途
师市依托特克斯河、巩乃斯河等伊犁地区四大水系丰富的水产资源,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职工”发展模式,以水产养殖发展为基础,不断拓宽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师市现有水面养殖面积2.7万亩,其中坑塘养殖1.5万亩,稻渔养殖1.1万亩,水库等养殖0.1万亩。今年一季度水产总量152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一是选择区域环境适宜水产养殖品种。根据各水域水质特性,指导水产养殖户选择温度、水体等适应性品种。68团立足水稻种植,重点发展“稻+虾、蟹”养殖;70团则以市场售价适中、需求量较大的鲤、鲫、鲢、鳙等大众化品种;77团则因势利导,以养殖哲罗鲑鱼、三文鱼、金鳟鱼等冷水渔为主。二是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师畜牧兽医站定期对各养殖水域进行检测,对水质理化指标是否正常,藻类、浮游动物、原生动物等组成、数量和比例,以及水体是否缺氧等进行实时监测,规范完善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实现养殖过程安全可追溯。同时加强渔业养殖技术培训、科技推广应用,邀请水产养殖先进地区专家团队上门传授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经验。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在68团渔业设施化养殖基地内,以路基圆池为养殖载体,通过智能环境控制,科学的饲养管理,先后成功引进试养了罗非鱼、黑鱼、鲈鱼、金草等多个优质水产品种,并实现批量生产。在小龙虾繁育基地推广使用黑白膜保温及智能控制设施,小龙虾本地越冬繁育成为可能,2023年11月暖棚投入虾苗1吨,2024年5月预计产虾苗6吨。依托小龙虾繁育基地,开展了澳洲龙虾、罗氏沼虾、南美对虾的引进示范。四是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在水产品逐步覆盖本地区零售、餐饮等领域的基础上,引导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抓好品牌建设,发展“水产养殖+旅游”等模式。目前在68团、77团等团场,已初步形成以特色水产种苗繁育、健康养殖、餐饮服务、研学为主导,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休闲餐饮、垂钓捕捞等为一体的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