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馨予
通讯员 布音吉尔格丽 马心雨
伊宁垦区人民法院11名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法官,定点联系辖区9个团场,从“坐堂办案”到“主动出诊”,为矛盾化解“精准把脉”,以“法官多跑路”换“群众少跑腿”,推动诉源治理实质化向优质化提升。
主动对接形成合力 积极融入基层治理
在“一团一法官”工作中,伊宁垦区人民法院法官走进基层,提供法律指导、延伸诉讼服务、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矛盾纠纷等,通过自己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今年8月,在某物业公司起诉被告孙某等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法官阿斯艳木通过谈话,了解到物业公司准备起诉30多户居民。
案件审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惩罚或者让某人承担什么,还要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意义。阿斯艳木邀请团场领导,组织物业公司负责人、居民、特邀调解员一起进行调解。
双方坐在一起,耐心沟通,摆明事实讲清道理后,孙某自愿缴纳所欠物业费,物业公司也撤回了起诉。
孙某说:“通过法院调解,我也想明白了,我支付物业费用,物业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双方共同受益的过程,不能把良性循环搞成恶性循环。”
案件成功化解,起到了宣传教育的效果。随后,大部分欠物业费的居民也主动缴纳了物业费。这是法官对接团场,对接辖区司法所、团场综治中心及社区、连队,逐步扩展到派出所、工会、妇联等单位,共同化解矛盾、共建平安和谐团场的一个缩影。
今年8至10月,伊宁垦区人民法院前往辖区9个团场,召开座谈联席会,就《伊宁垦区人民法院“一团一法官”助力团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实施进行对接,密切同团场各单位、部门之间的配合,相互助力,推动“一团一法官”机制稳步实施。
该院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载体,由法官线上、线下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同时,发挥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的作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运用法治力量助推团场高质量发展。
巡回审判方便群众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一团一法官”工作机制,一头连着职工群众,一头连着各团场、连队(社区),法官走近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司法需求,让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司法,让矛盾化解在基层。
法官在团场连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至少做一次普法宣传、举办一次法治座谈会、开展一次巡回审判。
在一起借贷纠纷中,因杜小某去世,债务就落到了已是耄耋之年且行动不便的两位老人身上。法官赵明晗考虑到被告杜某年岁较大、行动不便,决定将庭审现场搬到当事人所在社区。
在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因被告是牧民,长期居住在山里,法官便驱车40多公里,找到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从节约诉讼成本、便利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法官对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尤其是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在社区、连队审理。年度开展巡回审判活动35次,涉及80余起案件。
法官就地制作裁判文书、当场宣判,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也让职工群众对矛盾纠纷处理有了提前预判。
精准把脉调纠纷 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一团一法官”靠前靠近开展工作,职工群众的烦心事儿有人理,职工群众的心里话有地儿说。通过延伸诉讼服务、提供法律参考、开展法治宣传等,让司法服务可触可感。
开展“伊心·六进”法治宣传活动。针对行政机关、学校、职工群众等不同受众群体,在活动中发放不同内容的典型案例宣传手册,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职工群众对职务犯罪、醉驾、借贷等行为有更深入地了解,让普法宣传更加直观、更具有教育意义。
注重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抓前端”。法官在六十九团中学举办“开学第一课”法治讲座,在六十九团、七十团中学开设模拟法庭,线上线下为1000余名师生上法治课,在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范校园欺凌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对企业进行法律风险指导。伊宁垦区人民法院联系66家企业,明确驻团法官就是团场企业的联系人、贴心人。法官前往自己的联系点企业,就送法入企、法律风险指导等方面开展工作。
伊宁垦区人民法院在推进“一团一法官”工作中,充分发挥法官作用,为矛盾化解‘精准把脉’,以“能动司法+协同配合+诉源治理”,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