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好时光 奏响春之曲
——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打好2023年农业生产“第一仗”
十万亩粮食产能提升基地中,一架架无人机整齐有序为麦田喷施着除草剂、叶面肥;优质棉花、制种玉米示范田中,随着大马力机车留下一道道笔直的薄膜带,饱满的种子被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中;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现场,职工群众正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到管沟挖设、厕所建造中;智能连栋温室中,一串串晶莹剔透的串收樱桃番茄正尽情释放着饱满的色泽和浓郁的香甜……这一幕幕喜人景象,皆来自于第四师可克达拉市2023年春季农业生产现场,这也是该师市坚持“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冲刺”,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不负好时光,打好“第一仗”的真实写照。
更牢了,粮食根基
“师团连三级紧盯‘两扩、两稳、一提高’目标任务,坚持‘粮食种在良田上’,克服今春雨水频繁、降温反复等不利因素,全力以赴抓好粮食作物播种工作。截至4月22日,已完成春播作物58.4万亩,其中春麦9.59万亩、玉米45.23万亩,水稻0.11万亩,马铃薯1.45万亩。”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友介绍说。
据了解,作为兵团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围绕今年粮食生产任务,坚持早谋划、早准备,突出抓好粮食生产任务落实,3月份就已将144万亩粮食生产任务全部落实到连、到户、到地块。3月下旬,2.8万亩新增种植面积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份可实现种植。为夯实粮食作物丰产丰收基础,师市立足“实”字,做到“管理在基层、服务在一线,标杆在田间”,抽调农业农村局、农科所、科技局等专业人员成立6个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组,从选种、整地、播种到田管、收获,分片区全程指导服务。针对春季气候多变的实际,指导组重点做好“管出好基础、防住风险点”,提前谋划冬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对冬、春小麦进行分类指导,科学开展病害防治和适期追肥等工作,春播期间共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到田间二十余次,举办培训班5次、召开现场观摩会5次,开展春季农情调度3次,有序推进了春耕春播生产由西向东梯次开展。
六十七团是四师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现有耕地23.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在19万亩以上。该团通过持续优化品种、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防范化解灾害风险,不断提升粮食产能。2022年冬小麦冬小麦最高单产856.23公斤,再次刷新伊犁地区小麦高产记录。2014年开发南岸灌区10万亩耕地,用于冬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十年来累计生产粮食14亿斤,为全国人民每人提供了1斤粮食。
“我们将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好‘师市领导挂帅指挥、团场领导牵头示范、机关科室包连服务、专家实地指导’的工作机制,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46.6万亩、总产量100万吨目标任务,持续有效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师市“三农人”对坚定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任务信心满满。
美翻了,我的连队
在4月中旬召开的师市春季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与会人员走进任意一个连队,所见之处都是错落有致的住房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连连户,职工群众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着现代文明和公共服务。“六十六团八连、七十四团六连等9个连队被评为兵团和美连队,六十九团六连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七十一团七连、七十八团五连农文旅产业发展初见成效。连队环境正从干净整洁加快迈向美丽宜居宜业。”谈起当前正在推进的和美连队建设工作,师市乡村振兴工作负责人李浩然欣喜的说。
师市将推进和美连队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连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结合连队产业发展、兵团特色、民族风貌等因素,分类推进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继续采用“师市领导督战、团场党委主战,驻师企业助战、职工群众参战”工作机制,动员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使已建成的96个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同时围绕“供水排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连容连貌提升”四项重点工作,全面展开12个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目前施工进度30%。师市还持续开展了危旧住房整治、连队人居环境清洁行动等工作,确保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长效保持、长治久洁。
“颜值”和“气质”同步提升的连队成了宜居宜业的“福地”。六十二团七连以绿色生态特色采摘,激发连队“新活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职工”产业模式,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带,2022年连队人均收入6.8万元、职均收入11.2万元,职工群众口袋鼓起来、生活富起来,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七十八团五连东南、西、北三面分别被历史文化名村琼库什台村、5A级旅游区喀拉峻大草原、特克斯县九曲十八弯景区环保,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连队立足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陆续推出了路边经济、民宿经济,以及哈萨克族民俗旅游等,加快经济发展,牧民们纷纷吃上了“旅游饭”。“我们要努力打造‘有产有业有人家,有山有水有风景’的农旅相融、产连一体、协作共进的连队特色,让连队成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麦香果甜、鸡犬相闻的‘幸福家园’。”谈起立足人居环境整治、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民宿经济,实现职工群众多元增收,带动连队经济快速发展,七十八团党委书记、政委刘炼如是说。
厉害了,科技智慧
师市始终坚持将发展农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以科技创新、科技推广运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像‘北斗导航’啊、‘无人驾驶播种’啊、‘无人机飞防’这些高新科技在我们种植户中已经很普及了,大家早都不稀罕了;‘高密度栽培、系统化调、水肥一体化’这些也都是常规操作。我们现在更多地是加大科技的‘软应用’。”4月20日,正在查看制种玉米播种情况的七十九团四连党支部书记、硕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刚对记者说,该连搭建“党领社联”平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合作社联结职工群众,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构建起集体与职工群众之间新的联结机制,既显示出基层党组织旺盛的生命力,更成功引领带动职工群众共同富裕。“作物收入加分红再加上农家乐,所以尽管疫情影响,我收入也有六七万。”哈萨克族职工玛尔依娜•努尔太说“入社想致富,跟着党支部”。该连还充分利用职工身份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在抓好土地托管种植的同时,确保“三位一体”机制的有效落实,切实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刘刚表示,科技的支撑,有效带动了乡村振兴实施。
师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培育了一批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样板,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占地面积约2248亩、规划总投资约10亿元的可克达拉薰衣草文化产业园,按照“一环、四区”的空间布局,即薰衣草生态观光游览环和入口综合服务区、观光游乐区、康养休闲区、产品生产研发区,形成“薰衣草产业+文旅康养+N”的立体产业链体系,为师市特色香料产业创新发展探索了新模式。位于六十六团十三连的可克达拉现代化苹果产业示范园,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信息化为核心,推进“农机+农艺+设施化+数字化”发展,构筑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特色林果业示范基地,引领师市林果业提质增效。
第四师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姚文飞说,“我们在抓今年新技术推广工作中,首要是围绕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提质增效,促进师域粮食安全,重点做好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高产创建技术的试验、示范、集成与推广,主要农作物筛选出1到2个适合我区推广的主栽品种,并做好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总结,逐年实现师市高产创建目标,让科研成果真正结出农业增产增效、职工增收致富的丰硕成果。”
眼下,师、团、连三级“三农人”正铆足干劲抓重点,以“加速跑”推进项目建设,以“土特产”培育特色产业,以“利民心”推动政策精准落地。“各团场、连队正抢抓农时农事,抓实关键措施,坚决稳住‘三农’基本盘,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多做贡献。”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友说。
师市农业农村局 沈睿燕1399937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