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爽
它是师直军垦路社区、花城社区、铁厂沟社区军垦佳苑辖区3.8万名居民的医疗服务者。
它是1.1万名居民核酸检测采样以及辖区重点户环境监测、终末消毒的坚强保障者。
它是3000多名慢性病患者健康需求的忠实守护者。
它就是位于伊宁市公园街军垦花苑高层小区中心位置的军垦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为师市基层医疗机构,多年来,军垦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扎根社区,面向居民,把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带给千家万户。
疫情期间,它不仅仅是社区、小区的一个中心诊所,更是所有居民放心、满意、信赖的“核心”所在。
“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责任重大,要积极配合,全力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保障居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8月疫情发生后,该中心召开专题部署会议,主任胡晨钟坚定地发出了疫情防控紧急动员令。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召集支委和党员干部集思广益,调整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围绕核酸检测采样、医卫服务、后勤保障等工作,将42名医务人员分成6个职能工作组,明确小组职责并责任到人。
与此同时,该中心加入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上下联动、信息互通,并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物资、人员保障支持。不到两个小时,42名医务人员全部到位,执行上级工作部署,立即投入疫情防控战斗。
核酸检测采样是基础,是防控的最重要一环。为加强核酸检测采样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师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成立了采样专班,军垦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游爱军带领采样组,按照采样方案,精心对人员排班、采样点位、物资配送、接收标本、转运消杀、信息后台等环节逐一分工落实,确保辖区45个点位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截至10月底,共采样23.71万管55.94万人次,环境采样64790个点位。
“一区的张大爷突然心悸,双子楼的王姐该换引流管了,11号高层的刘大妈导尿管脱落了……请门诊医护人员前往处置。”“李大哥,您别急,医护人员马上到……”每天,该中心公共卫生科的工作人员都会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和智医语音平台,开启居民健康服务程序,用温馨亲和的话语抚慰众多患者和居民焦躁不安的情绪。
疫情发生后,面对社区3000多名慢病患者日常用药需求,该中心克服种种困难,既要保居民健康又要保居民平安,千方百计保障药品、物资供应,确保居民在疫情期间“病有医、不断药”。同时,实行关口前移,守好疫情防控三道门,优化慢性病患者就医渠道,实行门诊挂号、诊断、检验、收费、取药“一站式”服务,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保证慢性病患者服药需求和随时跟踪掌握孕产妇情况。
自疫情防控以来,该中心门诊接诊2310人次,上门出诊118次,开处方3107个,转运接送特殊患者123人次,指导居家治疗人员服药、送药556人次。
因天气炎热、工作时间较长等原因,军垦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多次晕厥在核酸检测采样现场,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与四师总医院29名增援力量,形成合力,坚守岗位,出色完成重点区域采样工作。
护士伊安然腿上长疥疮、医生孔菊突然失聪、张娟等几位护士虽然年过50仍与年轻人比肩……即使这样,她们也没有脱下防护服,没有把工作撂下,没有卸下肩上的责任,仍然每天清晨一栋接着一栋、一层接着一层地完成核酸检测采样任务。
物资配送是采样工作的开始。该中心财务室工作人员侯辉辉、王芸与退休返聘医师倪彬、时风英、闻江玲等人,克服年龄大、腿脚不便的困难,每天7点起床,为各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医护人员配送采样物资,消毒擦洗转运箱,确保核酸检测采样顺利进行。
采样信息后台工作总是最早开工也是最晚收工,该中心信息员何炳珍、舒梦莎可谓“神人”,只要往工作台前一坐,就一天不吃不喝不“挪窝”,直至报出最后一份统计表。
在工作上义无反顾的她们在生活中却时常“缺席”。疫情期间,药师杨东丽丈夫因日夜劳累突发心梗住院、护士岳红霞的儿子生病、公共卫生科主任黄艳的母亲因照看两个年幼孩子累病了……可她们都没能在身边照顾。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居民,这就是军垦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人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