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师七十七团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建设
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建设地点
第四师七十七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主要覆盖七十七团一连、二连、三连、四连、五连、六连、八连、九连、十连等九个连队,涉及面积164844.1097亩。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
1.建设内容
(1)做好监测评价和七十七团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将七十七团六连6#条田作为小麦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位,对小麦的草谷比、可收集系数进行调查测算,对小麦的秸秆还田效果监测与评价,认真完成年度秸秆资源台账,掌握本团农作物秸秆的产生量、还田量、离田利用量等数据,通过“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系统”完成本团秸秆产生与利用数据上报,确保兵、师、团三级秸秆资源数据平台的搭建。
(2)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合理收购价格。结合七十七团实际,建立配套的宣传政策、补助政策、约束政策等管理机制,与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沟通协调,制定出本团合理的秸秆收购价格。二是制定合理补贴对象及补贴范围。对农户秸秆还田进行直接补贴;对本团发展畜牧业养殖的养殖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半干青(黄)贮、微贮进行补助;对购买颗粒机、膨化机、揉丝机等机械的养殖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补助;对达到规模的市场主体收储运环节进行补助;三是其他各类费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和还田监测技术的服务费等。
(3)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七十七团党委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以提高团场秸秆综合利用率为抓手,一是以秸秆还田肥料化、饲料化的利用领域,大力推广秸秆全量、半量还田免耕技术和过腹还田。二是以小麦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积极推广半干青(黄)贮、颗粒、膨化、微贮等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4)加强培训宣传。充分利用公示栏、横幅、标语、微信、利用农闲时间科技培训等渠道,宣传解读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政策、技术、典型利用模式和成功经验做法,使广大职工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两委准确理解、掌握相关政策和技术等,做到用政策引导、用技术指导、用示范带动、用效益吸引,营造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
2.建设规模
2022年,第四师七十七团小麦种植面积127784.21亩、马铃薯14867.84亩、油菜22192.06亩,预计年秸秆总量9.024万吨。目前全团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经济人23位,发展固定秸秆收储场所1个(13000㎡),固定的秸秆收储厂房1所(6000㎡),收储秸秆能力5.4万吨。全团现有捆草机37台。
(三)建设期
项目建设位于第四师七十七团九个农业生产连队。七十七团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利于项目的投资和建设,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具备,项目建设期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建设期限为1年。
(四)项目补偿制度、资金概算
项目总投资383万元,全部为国家财政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七十七团秸秆综合利用的种植户;以秸秆做半干青(黄)贮在本团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养殖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购买颗粒机、膨化机、揉丝机等机械的养殖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对达到规模的市场主体收储运环节进行补助;用于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和还田监测技术的服务费等。
二、现状情况及工作基础
第四师七十七团位于伊犁的昭苏盆地,属高寒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潮湿多雨,耕地土壤主要是以黑钙土和粟钙土,特克斯河沿岸为沙性碱土,土壤肥沃。总耕地面积约21.89万亩,小麦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10万亩左右,油菜种植面积在2万余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2万亩,每年产生的秸秆量约在9.024万余吨,秸秆资源丰富,团场现有免耕机74台,翻转犁21台,拖拉机110台,旋耕机4台,捆草机37台。依托农机合作社,计划后期新增捆草机5台,最大限度保障团场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团场秸秆收储运主体5个,临时收储面积13000㎡,固定收储场所6000㎡,收储能力5.4万吨。七十七团农业农村部门立足长远,为发挥区域优势,从源头上防止秸秆资源浪费和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秸秆机械化回收技术,建立完善收储运体系;围绕小麦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以及秸秆还田等技术,提升团场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
三、实施条件
(一)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项目实施后,有以下重要意义: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绿色环保型产业,符合国家提倡的资源利用和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2.项目的实施既解决了秸秆、荒草焚烧造成的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问题,又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从而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3.农作物秸秆是畜牧业发展主要饲料资源,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减轻了本团草畜矛盾;利用农作物秸秆饲养牲畜,秸秆过腹还田,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
4.将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及养殖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为促进团场经济发展,维护连队环境卫生及社会稳定搭建平台。
5.该项目符合团场经济发展需要,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增加种植户的收入。小麦、油菜、马铃薯是七十七团职工主要农业经济收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贴资金的发放,可大大激发职工群众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目前,全团小麦的种植面积127784.21亩。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七十七团粮食产业的发展、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型农业化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2.优化团场农业种植结构,推动作物区域布局。随着国家对粮食作物扶持力度的加大,职工群众种植小麦的积极性提高,油菜、马铃薯、蚕豆等倒茬作物提供了优质的生产环境,优化团场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3.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一是自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近三年七十七团的化肥用量明显递减,据统计,2015年化肥每亩用量40-45公斤,目前化肥每亩用量为25-35公斤,化肥用量明显减少10-15公斤/亩。根据2015年和2017年两年在六十六团土壤化验数据比较可看出:2015年全团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9.7%,碱解氮为93.2pdm,有效磷为12.4pdm,速效钾为420pdm; 2017年全团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21.2%,碱解氮为103.45pdm,有效磷为14.9pdm,速效钾为535pdm,土壤疏松度明显提高。全团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增加1.5%,其中8连最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3.5%;二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使土壤的通透性增强,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养分的分解利用,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促进了根系的吸收活动;三是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化学能,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秸秆还田可以增强各种微生物的活性。
4.增产、增效、保护生态环境。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了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涵养土壤水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小麦秸秆还田后,近五年七十七团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增产率提高3-8%,减少了化肥的投入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同时秸秆还田有效解决了秸秆乱堆乱放现象,杜绝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四、项目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建设目标
一是发挥区域优势,从源头上防止秸秆资源浪费和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秸秆机械化回收技术,培育壮大秸秆利用市场主体;二是做好秸秆资源台账建设,结合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结构和方式;三是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扶持培育秸秆还田、加工利用市场主体,围绕小麦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秸秆还田等技术,提升秸秆利用水平和效益,促进职工群众节本增效、提升耕地质量;四是确保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结构更加优化,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利用规模和途径不断扩大。
(二)重点任务
1.制定本年度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2.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一是推进秸秆还田技术,提升耕地质量。推广马铃薯秸秆全量还田(收获前机械粉碎,马铃薯收获后,秸秆深翻),油菜、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油菜收获后机械粉碎→深翻)和半量还田(小麦、油菜收获后保留地上25厘米秸秆,剩余秸秆打捆,收贮做饲料)保护性耕作。二是推进秸秆变饲料养畜,减少粮食消耗。推进生物菌剂、酶制剂、饲料加工机械等应用,加快秸秆青(黄)贮、颗粒、膨化、微贮等技术产业化,促进秸秆饲料转化增值,提升秸秆在种养循环中的纽带作用,壮大秸秆养畜产业。
3.做好秸秆利用重点团场建设。一是做好基地建设。选择小麦种植高产田、面积大、种植技术好的七十七团6连6#条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主要推广小麦免耕、深松技术。二是培育市场化主体。以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化、产业化为主线,对本团规范的收储组织、有固定的收储网点的收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给与补助,推进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培育设备适用、技术先进的秸秆加工转化市场主体。三是做好小麦秸秆监测和评价工作。将本团6连6#条田(经度:80.892522、纬度:43.067102)作为小麦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位,对小麦草谷比、可收集系数进行调查测算。四是打造典型模式。在项目扶持、政策上优惠、生态补偿、模式创新,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科技项目申报相结合,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绿色考核制度,将其纳入连队年度绩效考核和环境整治考核、评选工作挂钩。
4.加强团场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立。认真完成年度秸秆资源台账,做好秸秆资源台账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上报,及时通过“农作物资源台账系统”完成本团秸秆产生与利用数据上报工作。
5.加强示范引导,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重点突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凸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亮点,营造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浓厚氛围,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五、具体实施内容
(一)实施范围
项目实施范围为第四师七十七团符合条件并纳入补助对象的全团本年度种植小麦、油菜、马铃薯秸秆还田的职工群众;以秸秆做半干青(黄)贮在本团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养殖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购买颗粒机、膨化机、揉丝机等机械的养殖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等补助;对达到规模的市场主体收储运环节进行补助;团场用于团场农业部门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活动宣传牌和还田监测技术的服务费等。
(二)实施内容
全团耕地总面积21.89万亩,对其中小麦面积127784.21万亩、油菜22192.06亩、马铃薯14867.84亩的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补助。
(三)资金使用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资金补助工作分别由团、连负责核实、汇总,逐级上报。七十七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行先申报后补助制度,经团经发办、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审核发放。
七十七团经发办、农发中心要把秸秆还田面积和秸秆变饲料养畜、青贮、饲草加工机械等数量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并对工作进行指导,及时组织人员加强对秸秆翻耕还田面积和秸秆变饲料养畜、青贮、饲草加工机械的数量核实,连队按要求收集并提供申请秸秆还田和秸秆变饲料养畜、青贮、饲草加工机械等各类补助所需的材料(包括补助汇总表、面积明细表、秸秆还田补助公示照片及还田前后对比核实照片、发票等相关证明材料),团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核查本区域上报的各项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并经农户、经办人和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签字。对确定享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政策的补助对象,必须在所在连队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后无异议的,相关材料报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同时各备案留存一份。
(四)实施进度
根据连队上报的材料,团场经发办会同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团财政所等相关部门负责对申报的补助、项目进行评估、确认、核实,并及时将补助资金发放到符合条件的种植职工及养殖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账户中。
六、资金概算、用途、筹措及支出
第四师七十七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383万元,资金筹措主要为兵团2022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项目补助方向具体如下:
(一)秸秆还田作业补助
小麦秸秆半量翻埋和实施免耕还田作业补助。一类是小麦秸秆留茬25厘米,翻埋作业深度达到35厘米,达到待播状态;二类是实施免耕小麦秸秆留茬25厘米,用灭茬耙耙地一遍,每亩均给予补助22.7元/亩,合计2900701.56元。
2.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和免耕全量粉碎作业补助。一类是油菜秸秆翻埋作业深度达到35厘米以上,达到待播状态;二类是实施免耕地的油菜秸秆全量粉碎还田作业,用灭茬耙耙地给予补助20.1元/亩,合计446060.41元。
3.马铃薯秸秆联合整地碎混还田作业补助。马铃薯秸秆翻埋作业深度达到35厘米以上,和秸秆还田造肥等中间环节(含腐熟剂、碳氮比调节剂等费用)并整地达到待播状态,给予补助16元/亩,合计237885.44元。
(二)秸秆变饲料养畜补助
1.对购买饲草加工机械的个人、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补助,颗粒机、揉丝机、膨化机等机械按照购买金额的30%进行补助,合计3210元。
2.对本团养殖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将秸秆进行半干青贮、微贮、颗粒、膨化,每微贮、青(黄)贮1立方米秸秆,经团经济发展办公室、纪委、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实地评估给予补助5元/立方米,合计80000元。
(三)收储运体系补助
对从事小麦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开发的企业,小麦秸秆收购的团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补助。一是与本团农作物生产主体签订农作物秸秆收购合同0.6万亩以上,实际收购数量以结算凭证为依据;二是固定的秸秆收储运场所彩钢棚面积在4000平方米以上;三是本经营主体有配套的秸秆打捆设备购置:搂草机、捆草机、秸秆粉碎机、秸秆码垛机,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经实地评估给予20000元的补助。
(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牌22142.59元,还田监测技术的服务费120000元。
七、进度安排
(一)方案编制阶段(2022年1月-7月前):按要求完成本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调查和台账建立。
(二)宣传动员阶段(2022年7月):利用横幅、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体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活动。
(三)组织实施阶段(2022年8月-10月):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有序推动建设内容落实。
(四)验收总结阶段(2022年10-11月):提交团场年度建设工作报告,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与落实机制,年度团场区域主推技术、典型模式。完成项目实施自评估工作,向师市农业农村局提交绩效报告。
八、项目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可向七十七团养殖业合作社提供饲料3000余吨,缓解牧业养殖草畜矛盾问题,达到职工创收的目的。可向七十七团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提供3000吨农作物秸秆,平均每户职工按80亩地计算,小麦每亩秸秆价格60元,每户可增加收入4800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较好社会效益。一是减少了化肥的用量。据统计,七十七团2015年化肥每亩用量40-45公斤,现化肥每亩用量为25-35公斤,化肥使用量减少了25-37.5%。二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据统计,2015年农药使用量140.3吨,2019年农药使用量为101.2吨,农药使用量减少了27.8%,2021农药使用量为98.5吨,农药使用量较2019年减少了2.7%,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三是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了大量农作物秸秆收集利用,解决秸秆资源浪费,减少秸秆焚烧、碳减排等问题,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生态效益
在团场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实现秸秆回收--饲料化利用--畜禽粪便还田的良性循环利用,为解决农作物秸秆利用难题提供一条可行之路,彻底革除秸秆焚烧陋习,同时,回收大量农牧业生产废弃物,变废为宝,有力改善了团场生态环境。秸秆直接还田,既能改善土壤养分供给状况,又具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秸秆直接在土壤中分解,新鲜腐殖质在土壤中形成,它随即与土粒结合,促进土粒团聚,避免秸秆腐熟后在施用时,腐殖质可能因干燥变质而降低其活性。有力改善了耕地环境,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团场成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做到人员、办公地点、经费、职责、通讯、交通工具“六落实”。坚持春耕、秋收期间全天候值班制度,切实履行职责,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注重信息调度
做好本团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倒排工期,建立台账,确保按照兵、师有关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及支出资金,并安排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专人负责信息调度工作,每月将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报兵团农业农村局和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措施予以说明。
(三)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加大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团广播、微信平台要开辟专栏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有关政策。通过包片包户深入田间地头,采取发放资料、宣传横幅、举办讲座、现场指导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地头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让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认识形成共识。通过技术培训解决群众在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使秸秆综合利用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自觉行为。
(四)规模示范,典型引路
团场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田,落实好示范任务。要对示范区建设目标、实施规模、建设内容及主要措施等提出具体要求。在示范田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应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技术实现免耕作物高产的成功典型进行总结,并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及做法及时在全团推广,使示范区的技术展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实来教育说服广大职工群众自觉投入到秸秆综合利用的生产实践中去。
(五)加强督查,狠抓落实
团场各连队要健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长效监管机制,明确连级秸秆翻耕还田和禁烧巡查工作。团经发办和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将会同有关部门对补助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发现种植户弄虚作假或露天焚烧秸秆的,取消补助资格,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附件:1.2022年77团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明细表
2.2022年77团牧草加工机械补助明细表
第四师七十七团
2022年8月
附表1
2022年77团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明细表 序号地点(范围)内容资金备注11连小麦秸秆还田补助264205.30 油菜秸秆还田补助36157.69 马铃薯秸秆还田补助101440.00 22连小麦秸秆还田补助247713.52 油菜秸秆还田补助30854.91 马铃薯秸秆还田补助76189.44 33连小麦秸秆还田补助443698.06 油菜秸秆还田补助149684.50 马铃薯秸秆还田补助8208.00 44连小麦秸秆还田补助212394.37 油菜秸秆还田补助59974.38 马铃薯秸秆还田补助46080.00 55连小麦秸秆还田补助320909.45 油菜秸秆还田补助36699.38 马铃薯秸秆还田补助0.00 66连小麦秸秆还田补助318630.59 油菜秸秆还田补助46140.35 马铃薯秸秆还田补助1920.00 78连小麦秸秆还田补助494432.11 油菜秸秆还田补助22411.50 马铃薯秸秆还田补助0.00 89连小麦秸秆还田补助212091.77 油菜秸秆还田补助18651.39 马铃薯秸秆还田补助4048.00 910连小麦秸秆还田补助386626.40 油菜秸秆还田补助45486.30 马铃薯秸秆还田补助0.00 10 青贮补助80000.00 11 宣传牌费用22142.59 12 饲草加工机械补助3210.00 13 收储企业20000.00 15 秸秆还田监测服务费120000.00 合计 3830000.00 |
附表2
2022年77团牧草加工机械补助明细表
单位:元 | |||||||
序号 | 姓名 | 种类 | 购买金额 | 补贴额度 | 补贴金额 | 手机号码 | 备注 |
1 | 李健 | 颗粒机 | 8500 | 0.3 | 2550 | 13999378393 | |
2 | 雷艳辉 | 颗粒机 | 2200 | 0.3 | 660 | 13139999954 | 5月 |
合计 | 3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