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详细内容
战“疫”路上的健康“摆渡人”——四师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服务患者纪实
发布:2022-08-30 来源:第四师  作者:陈小芳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1833 

(陈小芳/文  洪恰 王晓文/图)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路上,每一个平凡的身影都是一份力量,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有人在默默付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团队,她们虽然不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急先锋,但是她们坚守患者生命线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图片19

迎难而上 做阻断病毒的“感控实践者”

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每周都要靠着3次透析来维持生命,不容间断。疫情发生后,医院病人收治量大幅减少,但第三联合党支部下辖肾病风湿科血透中心近140多名病人的治疗却没有按下暂停键。

疫情防控,院感先行。由于治疗环境的特殊性,血透中心存在大面积暴露的风险。为了守住院感红线,她们增加班次,对来自不同风险等级的病人进行分类、分时段治疗,这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和防控压力,同时也对医护人员的体力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手套,要准确完成规范的操作有很多不便,手指变得也不再像往常一样灵活,以前需要3分种就能完成的动作,现在需要更长的时间,每一个班次下来,大家都是汗流浃背。”第三联合党支部党员、血透中心医师闫雪梅说道。即便这样,也并没有因此降低大家对自身专业技能的要求,她们一丝不苟、细致入微,严格把控好每一个操作环节,严格落实落细院感防控的每项要求,因为她们深知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院感更是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红线,不能出任何差错。

图片20

甘于奉献 做患者的健康“守门人”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为了保障患者治疗不中断,科室近20名党员干部,在党支部书记洪恰的带领下,舍小家顾大家,克服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夜以继日,24小时随时待命。她们中的80%都是女性,每天4个班次承担着70多名血透病人的治疗,从早到晚连轴转,累了,就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泡包方便面,有时因为照顾患者,直到饭菜凉了也顾不上吃一口。

护士胥晨正在哺乳期,面对疫情需要,把嗷嗷待哺的孩子交给家中的老人照看,毅然返回工作岗位;中晚孕期护士梁婕拖着笨重的身子,用实际行动践行“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庄重誓言;支部宣传委员、护士长范妮娜在工作期间,不慎摔倒,髌骨骨折,躺在床上依然坚持工作。大家都劝她回家休养,可她却说:“没关系,我可以坚持,科里人员这么紧张,关键时刻我怎么能安心休息呀”。在她们的心中,始终把病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因为她们明白,穿上了这身白衣,就意味着职责和使命。

“像这样的工作模式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一年365天,没有节假日,没有病人收治的旺季和淡季,只有一、三、五和二、四、六,因为患者每周3次的透析是保命的,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尽办法顶住。”第三联合党支部书记,肾病风湿科副主任洪恰说道。

图片21

用心用情 当好患者的“勤务兵”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由于病区实施闭环管理,医护人员们除了负责日常医疗服务工作,还要给患者、家属打水、送饭、做好病区清洁卫生,有的患者经济困难,大家就把自己的工作餐让给他们吃,有的自掏腰包给患者买饭和生活用品等等。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这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但是她们的每一次善举,一点一滴都体现出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也让患者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疫情期间,出行困难,四师医院的医护人员积极想办法,出面协调,让我能够连续治疗,真的很感激。”家住伊宁市有着五年透析史的尿毒症患者赵某说。

图片22

由于受交通管制的影响,血透中心每天接到上百个透析患者的电话,不是出不了门,就是做完治疗回不了家,还有的患者在医院滞留多日无处可去。科室主任、护士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将40多名边远团场的患者收治入院妥善安排;科室医护人员帮助近100名走透患者联系社区、车辆、民警,为他们开具证明,想办法,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截至目前,此次疫情发生以来血透中心接诊透析患者1200多人次,医院静态管理期间,每天在预检分诊接送病人往返100多次。

细流汇聚江海,小善成就大爱。面对疫情,无数白衣战士不惧风险,逆风而行,用自己的爱心和真情诠释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用一次次与疫情的抗争,彰显了担当有为的党员先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