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她们不是战士,却日夜奋战在第一线;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却在困难和危险面前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她们就是六十七团医院PCR实验室里的巾帼担当——营海英、张拢娜、李妍妮、许婷婷。
2019年新冠病毒战“疫”打响,已经53岁的检验技师营海英和同事们一起吃住在医院,全力对抗疫情。2021年,六十七团医院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建成,作为检验科熟练掌握PCR技术的主力军,每一个实验环节她都不敢有丝毫马虎,时常和同事们一起拿着单子核对样品记录和结果,一个实验下来,要对样品的各项信息核对多次。
今年1月,营海英正式退休。因为对检验工作的热爱,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她毅然选择退休不退岗,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她连续日夜奋战,用过硬的业务素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对此,她表示:“我是一名检验工作人员,当疫情来临时,早一分钟出检测结果,就能早一分钟筛查出病毒样本,同时有效监控其身边的密切接触人群,为社会的隔离防护提供重要依据。”
疫情发生以来,检验科负责人张拢娜一直坚守岗位,才两岁的儿子从出生后就交给婆婆照顾,自己日常工作忙碌到无暇顾及。如今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孩子生病了,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一步。标本消毒、编号、核酸样本提取、试剂配制、上机检测,直到审核,这样重复的机械动作是张拢娜每天的工作。
这些天,张拢娜每天穿着三级防护服,在全封闭的PCR实验室里一待就是11个小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寻找病毒的“蛛丝马迹”。
在日常疫情防控中,六十七团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人手紧张,两个人时常肩负三个岗位的工作,周末加班以及夜里随叫随到、加班到清晨五六点都是常有的事。这次周边疫情来袭,六十七团医院除了每天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外,还承接了六十四团每天8000人份的核酸检测任务,工作量陡增。为了尽快得到检测结果,检验人员日夜轮岗,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十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流程。为保证工作效率,她们在进实验室之前控制饮水,在一批样本未检测完之前,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张拢娜说:“我们每天最多要检测1.8万份样本,已经超负荷运转好几天了,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为了疫情防控,她说,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刚怀孕不到两个月的准妈妈李妍妮,由于身体原因,原本需要安心养胎。可面对突如其来的抗疫任务,她说:“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要坚守岗位,履行好我的责任。虽然长期待在这种环境下会感到全身酸痛、呼吸困难,但还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我们的工作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有一丝马虎。”她和PCR实验室的同事们一起,已经连续八天从晚上11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10点。
年轻姑娘许婷婷来医院还不到一年时间,在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的每一天,她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积极参加战“疫”,勇敢面对所有困难。虽然平时也做核酸检测,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筛查,她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不同的试剂、不同的仪器,许婷婷边学习边操作,面对多台仪器数据分析,认真仔细查看,不放过任意一条可疑曲线。现在的她已经能熟练掌握填写、复查、审核、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当同事向她伸出大拇指时,她害羞了,说:“我只知道这个岗位需要我,我愿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六十七团医院 熊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