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详细内容
建强党建“堡垒” 筑牢健康屏障——第四师总医院党建引领医共体建设纪实
发布:2022-07-22 来源:第四师  作者:陈小芳 王文靖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3143 

近年来,第四师总医院党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拓展“党建+”发展模式,牢固树立“抓党建、强堡垒、促发展”工作理念,找准党建与医院业务工作的结合点,推动基层党建助力医共体建设见成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党建+管理” 在优化组织体系上布好局

2020年8月,第四师总医院成立以来,为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的龙头作用,总院党委坚持从建章立制、优化组织设置入手,将党建工作与医共体建设改革任务结合起来,制定出台《第四师医院章程》,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医院章程,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医院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制定完善《党委会议决策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近30项制度办法,从制度层面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为党委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建设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党支部是医院各级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也是人民群众认识我们,了解我们的窗口。要树立将一切工作延伸到基层的鲜明导向,切实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党委书记丁毓磊说。

为了夯实基层战斗堡垒,解决班子整体战斗力不强、配备不优不齐等问题,结合医共体改革需要,院党委提出党组织优化方案,建立5个基层党委,3个机关党总支和47个基层党支部,形成与医共体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相匹配,管理层次清晰、管理目标明确的组织架构。对不具备建立基层党组织条件的科室,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方式,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通过换届选举,我们选优配强了基层党支部班子,由总院党委委员兼任片区基层党委书记,优化后支委平均年龄41岁,支部书记均由科室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或负责人担任,逐步形成党管干部和人才的“双培养”机制。”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郑蓓说道。

“党建+业务” 在推动融合上见真章

为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院党委按照公立医院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相继出台基层党委权责及议事决策规范,党委、党支部参与科室重要事项决策制度,党务工作者专项绩效考核办法等,明确基层党委、党支部权、责、利及议事决策规则,使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医院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制度建设层面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在特昭片区基层党委书记易志刚看来,坚持党的领导,是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医院要坚持办院宗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从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入手,让医改的红利惠及边远团场更多职工群众。外科党总支书记夏伊明表示:“各党支部通过参与科室重大事项决策、评优评先、干部选拔、职称评聘等,充分发挥出了党组织在医疗业务管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避免了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

各片区党委、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积极开展“一支部一品牌”活动,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聚焦职工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多举措开展形式多样的送医送药送健康为主题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党日活动,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送到兵地老百姓的家门口。

“以前找专家看病,到伊宁市来回要一天时间,现在专家在家门口坐诊就可以看上病,太方便了,感谢党的好政策。”家住73团的古力努尔说。6月16日上午,总医院内科、外科党总支以党日活动为抓手,组织骨科、内分泌科党员前往73团医院开展兵地融合义诊活动,广受百姓的好评。该团医院还与总医院骨三科结对,邀请专家定期坐诊,开展技术帮扶,补齐团场医院专科能力短板问题。

近日,总医院第三联合党支部皮肤科医师下沉72团医院,为11名患者开展手术。“这个包块困扰我10余年了,手术后恢复良好,切口美观,是四师医院皮肤科的医生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据了解,上半年以来,总医院47个党支部以主题党日活动作为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抓手,结合专业特点,用情用心多举措开展健康宣教、义诊、兵地融合活动、红色教育和关爱女性儿童等活动110余次,惠及职工群众11300余人,党建红色引擎作用进一步彰显。这是各基层党支部坚持“党建+业务”,下沉医疗资源,坚守初心使命,持续带动团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

“党建+堡垒” 在强化引领上下功夫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疫”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总医院党委引领凝聚奋进力量,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中,医共体内各基层党支部、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始终与总医院党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不畏艰难、冲锋在前,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筑牢职工群众健康防护屏障。

行动诠释使命,责任践行担当。2021年10月,疫情防控期间,院党委吹响战役集结号,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成立临时党支部、新冠肺炎救治后备定点医院临时党支部,实现了党的组织在防控一线的全覆盖,做到在关键环节有组织把守,关键时刻有党员身影。组建“党员先锋岗”,近100名党员在党支部带领下,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在隔离点、核酸采集点、预检分诊、隔离病房连续工作、精准研判,不分昼夜24小时坚守阵地,随时投入到患者的收治、救治等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诠释“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使命担当,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基层医疗机构肩负着护航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任,在织密基层安全健康网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东线片区党委立足发展实际,发挥地缘优势,以外科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择期手术,大力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打通医防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党支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兵地融合下乡义诊活动15次,辐射伊宁县、新源县、巩留县周边10多个乡镇,惠及职工群众7.3万余人”。72团医院党支部书记胡近华欣慰地说道。

“党建+服务 ” 在提高诊疗能力上求突破

为推动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增强百姓就医获得感。总医院党委充分发挥牵头医院管理与技术优势,以点带面开创医疗服务发展新格局。院领导班子结合成员单位点多线长面广和基础薄弱、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创造性提出“一院两区三片四重点”总体规划布局,通过对口共建、学科包建、技术帮扶、专家坐诊等资源下沉方式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现在每周的血液透析,我不用大老远赶到伊宁市去了,只需20分钟左右车程就能在62团医院做上治疗。”家住61团的一名尿毒症患者说。为了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解决血液走透患者的就医难题,总医院党委发挥牵头医院龙头作用,在62团医院建立血液透析中心,填补了兵团团场医院无血透中心的空白,打造团场医院健康就医圈,有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总医院党委发挥头雁作用,通过专家下沉开展手术、名医坐诊等方式,带动提升了我们团场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各族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自2021年10月血透中心运行以来,我们已完成血透治疗近2000人次,完成椎间孔镜手术70余台。”西线片区基层党委副书记、62团医院院长陈凯说道。

特昭片区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针对地处偏远地区,百姓就医难问题,积极推行择期手术“基层约+专家做+传帮带”服务模式,目前已有5家成员单位可以独立开展外科手术,让当地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中组部第二十二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煜了解到基层团场医院职工群众就医难题后,主动要求到76团医院开展坐诊服务。4月15日,当听说内地专家来坐诊后,76团职工群众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面对每一位前来咨询就诊的病人,张煜都耐心查体,询问病史,并提出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援疆专家这么好的医疗技术,让我的病情有了好转,我要衷心地感谢他。”76团患者刘大爷,手抖了十几年,多方寻医问药都无法缓解症状。在听说援疆专家来坐诊后,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找张煜看病。在详细了解病情后,张煜认真分析病情,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对症下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该患者多年没有治好的顽疾终于得到明显改善。

张煜表示:我这次来,就是想把上海的先进诊疗技术带到四师,为这里的职工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患者少跑路、少花钱,实现小病不出团,大病不出师。

全面加强党建对医院改革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是贯彻落实党对医疗卫生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兵团建设的组织保证。近年来,院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医务人员,按照师市党委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谋发展,推动一院两区、医共体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全力打造可克达拉区域医疗中心,推进总医院各项工作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党建引领正在成为推动医共体改革发展的核心动能。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第四师总医院党委将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强基固本,抓好党建工作的“根”与“魂”,聚焦全面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为持续深化健康兵团建设,助力师市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第四师总医院 陈小芳 王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