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讯 师市总医院高晨报道)过去的五年硕果累累,“十三五”成就鼓舞人心,时代催人奋进,在这个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里,医院党委团结全院干部职工,万众一心,全力以心,实现了门急诊量和住院量连续五年递升的较好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收官之年,开启了“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团结拼搏,砥砺前行,用奋斗书写满意答卷。回顾过去极为不平凡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总院党委坚持发展、多举措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团结带领全体员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日子里,广大医务工作者众志成城、不畏生死,用人间大爱诠释医者情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了“驰援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援队、感染科隔离病区新冠疫情救治医护梯队、检验科及六十六团医院、七十二团医院” 五个受到兵团党委通报表彰的先进集体及“申安素、丁园国、马富兵、姬瑶、李琼”五位模范先进个人。在总院召开的年度工作总结及评选表彰大会上,全院有69个先进集体,243位先进个人,14个综合治理优秀科室、24个创建平安医院先进科室及27个廉政建设、医德医风 纠风工作优秀科室受到总院党委通报表彰。
多措并举、全力以赴,重中之重防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考验,全院上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配齐配强发热门诊力量,加强团场医院发热门诊管理,积极响应自治区、兵团疫情防控“四个集中”原则,加强兵地联动,选派13名优秀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驰援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圆满完成支援救治任务,为抗疫前线注入“四师力量”。医院承担了师域内主要核酸检测任务,累计核酸检测137.5万例,新冠抗体检测11.8万例。
先行先动、科学布局,全力推进医共体。过去的一年,总院党委积极稳步有序推进医改工作,医共体框架基本搭建,“一体化”管理进程正在完善,人才、资源“双下沉”辐射带动作用初见成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双向转诊工作落实落细,基本形成小病不出团、大病有人接、下转医院接得住的医共体模式。应对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总院党委克服重重困难,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师市总院、团场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改建新建,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建设、绿源医院改造工程。
优化流程、提升内涵,持之以恒抓质量。持续深化“提升人文素养,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主题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开展专项医疗质量督查,强化关键环节及重点部门监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从经费、人员和绩效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兵、师级重点专科技术及人才梯队建设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及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持续见成效,连续16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年活动,全年表彰优秀护士、护士长229人次,优秀护理单元32科次。
受疫情影响,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遇到极大困难。全院上下克服困难、分工协同,确保了项目主体建设全部完成,目前二期装修工程正在进行中。可市人民医院全年接诊工作量有较大增长,完成医疗保障任务30余次,采集核酸7000余人次,配合师市应急演练23次。深入学校、机关、企业开展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等健康知识宣教,保障了师市党政机关和可克达拉市群众基本健康服务。
抓住契机,多形式多途径引进人才。2020年度共引进援疆和“小援疆”医疗队专家15人,“柔性引才”专家1人、中组部博士服务团博士1人和青大医疗集团短期援疆干部4人来院援助,并成功挂牌“江苏大学附属第四师医院、第四师临床医学院”。
“十三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五年来,师市总医院党委坚强团结应对各种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心无旁骛建设更高品质医疗服务,向师市党委和全院职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五年来,总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2016年12月在全兵团医疗行业高质量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2020年9月16日师市医共体成立,师市总医院挂牌,医院始终坚持提质增效,笃行致远,正朝着新格局、高质量方向奋进。目前医院兵团重点专科从3个发展到5个,成功申报兵团级科研项目5项,师级科研项目3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80篇。年度门急诊量保持在50万人次以上,住院量保持在3万以上。微创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以椎间孔镜手术为代表的骨科手术在全兵团甚至全疆处于领先地位。普外科、乳腺、泌尿和妇科大力推广微创手术,部分手术在24小时内即可完成出入院,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1年,是我们党建党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展望“十四五”,师市总医院党委将乘势而上,开好局、起好步,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扭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立足新起点 构建新格局,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