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坚实稳定的基层医疗机构就没有职工群众的小康生活。师市总医院不断夯实基层医疗基础建设,始终把提升基层各族群众医疗健康福祉作为重点改革服务来抓,通过医共体建设筑牢健康防线,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保障职工群众医疗政策落实落地。
1月22日星期五,64团老职工张援国结束了一周的住院治疗,正与陪护的小女儿办理出院手续,住院处结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住院期间一共花了5700元,除去师市医保报销部分,再加上个人商业保险部分,自己只需要掏1750元。张援国老人听了很是欣慰。站在一旁的小女儿张媛媛告诉工作人员,现在团场职工都知道我们团场医院和师医院是一家人了,职工得了急病只要团医院与师医院对接,很快就能得到专家的指导并进行有效救治,如果需要转上级医院,师医院对我们团场困难职工群众实行的是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如果让我们自己一下拿出几多元住院费肯定是有很大的压力,现在有了方便的医保报销流程,有了师医院这样的老大哥对我们基层团场医院的帮扶,职工今后住院看病的费用支出压力就会大大减轻,也方便多了。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师市总医院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力度,夯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自2020年9月16日师市总医院成立以来,兵团及师市党委十分关切医共体建设推进工作,各部门积极做好医共体建设规划布局、配套制度、运营体系以及落实医共体各项改革措施,师市总医院与各团场医院的影像、心电等业务中心建设,信息平台搭建、便民惠民设施以及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建设和运行已基本进入规范化管理,东、西线片区团场医院及所辖连队卫生室建设已步入师市总医院一体化运营管理范畴,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服务能力初步显现提升,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进入规范管理轨道。
基层医疗机构是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神经末梢,近年来,师市党委不断推进三级医疗网络建设力度,加大对基层团场医院及连队卫生室的医疗网络基础建设力度,探索建立了“1+N”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消除了“梗阻”,打通了“经脉”。昭苏片区中心医院75团医院院长李曦告诉笔者,依托医共体建设这样一个良好机缘,在老大哥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帮扶下,我们昭苏片区团场医院,无论是从管理理念,还是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都是一个大层次的提升,有了师市总医院多学科团队的支持,我们的职工群众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团、大病有人接、下转病人团场医院接得住的医共体规划模式,职工群众尝到了医共体建设的甜头,非常满意。
“签约家庭医生后看病真方便,家庭医生不仅能上门服务,还可以帮忙直接预约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看病难的问题。”71团职工张新江告诉笔者,他今年69岁了,孩子都不在身边,自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平时家庭医生十分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定期来家随访。这次,家庭医生及时帮他预约专科医生,办理转院手续,并很快接受了手术治疗,我们团场医院家庭医生有了师市总医院多学科团队的支持,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很快,我们职工群众今后就医更方便了。”
师市党委不断加大基层团场医院及连队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力度,目前,师市医共体共实现了19个团场医院、两个社区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在全师各农牧团场、连队上下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