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位于可克达拉市的伊力特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彩印车间,整洁、干净的现代化厂房内,印刷设备“唰唰”作响,各族员工相互配合,有的熟练地往机器里送纸,有的挥舞着榔头清废,有的麻利地将成捆的酒盒装箱,呈现出一派和谐的劳动场景。
“我在这里工作6年了,每年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我的妻子现在也被伊力特玻璃公司招进厂,我们一家人都在伊力特工作。”员工阿布都许库尔·克依木一边将手里的盒片装入箱里,一边对笔者说。
今年26岁的阿布都许库尔原本是伊宁市汉宾乡汉宾村村民,2014年被招聘到伊力特印务公司彩印车间负责装箱工作,进厂工作后就再没有离开,每年稳定的收入让他对生活充满信心。
在伊力特印务公司5个生产车间里,彩印车间是生产任务最艰巨、员工最多、技术要求最高的。这个车间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7个民族,近百人组成的大家庭,在这里,少数民族员工占五分之一。车间根据人员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用,将各族员工安排在清废、模切、装车等岗位上,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以前,民汉员工之间由于语言、信仰、习俗上的差别,相互间沟通交流较少,形成了各自的“小圈子”。肖开提·伊布拉音成为清废班班长后,承担起清废班沟通、宣传、教育、管理任务,各民族员工之间沟通频繁了,交流交往交融更加密切。
近年来,随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开展,民汉员工之间结对、走访、帮扶,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
维吾尔族员工克依木一家有三兄弟,老大阿布都吉勒力·克依木、老二阿布都热西提·克依木、老三阿布都许库尔·克依木。刚开始,老二在班长肖开提的推荐下进厂当了一名清废工。进厂后,他的收入得到了保障,良好的工作氛围让他萌生了将自己家人引荐到厂里工作的念头。于是,当车间人手紧缺需要招录员工时,阿布都热西提就不失时机将原本在外打零工的哥哥阿布都吉勒力介绍到厂里。有了稳定的工作,阿布都吉勒力一家人的生活很快得到了改善。感受到进厂工作的幸福,阿布都吉勒力又向厂里推荐了小弟阿布都许库尓。三兄弟在同一个车间,一干就是6年。
今年9月,搬迁至可克达拉市的伊力特玻璃公司招录贴花工,得到消息的阿布都许库尔立刻让妻子哈丽米热·艾力报名进厂。有了新工作的哈丽米热开心地说:“我喜欢在这里工作,这里的工资待遇好,我们一家四口人都在为伊力特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人手短缺,公司几名住厂工作的清废班少数民族员工被调整到折手提袋岗位,由于没干过这种活,他们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汉族员工杨小萍主动站出来说:“我们一起搭伙干,不会的我教你们。”彩印车间就是这样一个大家庭,在这里,不会因为谁工作效率低就放弃谁,大家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长期以来,在这个大家庭里,各民族员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车间上下形成了全心全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为伊力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