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重武
通讯员 李浩然
10月7日,记者走进六十八团十二连,目之所及都是火热的劳动场景,连队排污管网改造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是师市开展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师市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兵团、师市党委关于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有关部署,对标《第四师可克达拉市连队居住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连容连貌提升等重点工作,为美丽连队建设按下“快进键”,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使连队面貌焕然一新,职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源头治污护好人居环境
傍晚时分,三三两两的职工群众来到六十四团十二连休闲广场跳舞、聊天。“过去连队路边的渠沟、林带里垃圾多,现在脏乱差不见了,基础设施完善了,还新建了广场,我们休闲健身有了场所。”职工佐热姆说。
近年来,为深入开展美丽连队建设,师市投入资金1.8亿元,对12个连队的供、排水管网、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和连容连貌进行一体化提升。目前,六十六团八连、十五连等6个示范连队重点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已完成,公共厕所完成总工程量的90%。师市还自加压力建设六十一团四连等6个示范连队,目前排水管网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公共厕所基本建成,预计10月20日竣工。师市在174个连队常态化开展“五清三化一改”工作,即清理生活垃圾、塘沟、畜禽粪污、无功能建筑、乱搭乱建,美化、绿化、亮化,改变职工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时,结合节假日,持续开展清洁行动,治理污染源,仅9月就组织发动职工群众5.7万人次,清理垃圾4.6万吨,覆盖率达100%。
可克达拉市域内5个团场按照“户收集、连集中、团转运、市处理”模式要求,实现了垃圾处理规范化,师市90%以上的连队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连队居住区污水乱排现象得到严格管控,连队环境逐步改善,连容连貌稳步提升。
记者走进六十六团十五连职工胡国露的家,看到他家门口摆放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箱。“我们的垃圾都分类投放,连队每天统一回收处理。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干到咱老百姓的心坎上了,环境面貌改善了,家里干净了,我们生活在这里感到很幸福。”胡国露说。
清洁文明提升连队“颜值”
随着连队人居环境逐渐改善,职工群众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不少职工群众自愿加入环境卫生清洁队伍,治理卫生死角,清理积存垃圾,切实做好连队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工作。
六十八团五连职工邵翠芝每天都要把家门前的巷道打扫一遍,她告诉记者:“连队环境需要我们每个居民共同维护。”
在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六十八团五连实行“三包”制度,同时设立“红黑榜”,对卫生清理结果张榜公布,让职工群众人人争做环保卫士。
六十八团党委书记、政委孙聃砚说:“我们要持续推进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生态蝶变效应,加速实现产业连片、资源连片、查缺补漏、优化设计、高点打造,让广大职工群众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厕所革命”看似小事,但对职工群众来说却是生活中的大事。一个坑三块板,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这是连队传统厕所的真实写照。通过户厕改造,现在家家都有了卫生间,装上了水冲式马桶。六十八团七连职工吕宪梅说:“以前家里用旱厕,既不卫生还污染环境,现在用马桶,既干净又卫生,还方便。”该团发挥示范连队引领作用,通过精心打造示范样板连队,以点带面,推动全团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增效。连队职工还享受到每户2500元的家庭户厕改造优惠政策,干净整洁的水冲式厕所进入寻常百姓家,连队优美、户户整洁,全面提升了连队生态环境。
内外兼修提高宜居水平
10月3日,记者在六十一团四连看到,一台挖掘机正在拆除长年无人居住的危旧住房,这是该团推进连队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吴金和告诉记者,这次团里组织人力机力拆除危旧房、长期闲置的空心房、破烂圈舍、残垣断壁等,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也使连队面貌有了进一步改善。
在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六十一团把拆除残垣断壁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两级同抓、引领带动、全面整治”思路,遵循“民为主、连引导、团服务”要求,持续开展“三清两拆”行动,即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拆除违章建筑、拆除危房。截至目前,该团已累计拆除危旧房66户、清理残垣断壁81处。
师市制定整改方案,开展清理残垣断壁、危旧住房、未审批的建筑,私搭乱建和废旧广告牌专项行动,督促指导团场进一步加大清理无功能建筑和私搭乱建工作力度,对住房实施外立面、屋顶、门窗等修缮加固,形成统一建筑风貌,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连容连貌得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