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500万元、年蛋鸡存栏数3万只、产蛋240吨,年纯收入60余万元……抓住党的富民政策和团场鼓励职工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机遇,用近20年时间,第四师六十二团六连职工李令荣靠勤劳的双手,和妻子祖雪霞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并荣获兵团第四师劳动模范和兵团十佳致富能手称号。
对于现在的生活,李令荣很满足。每天配送鸡蛋,对鸡舍机械设备进行维修……虽然忙碌,他却乐此不疲。“其他养鸡职工的鸡舍设备有问题,只要找到我,我都会义务帮他们修理。”李令荣乐呵呵地说,“搞养殖累也累不着,但闲也闲不住,就两个字:操心!”
六十二团毗邻口岸资源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养殖业,2002年,团场出台政策鼓励职工大力发展养殖业。“一次,连队工会主席和我聊起别人养鸡致富的事,我就想别人能靠养鸡致富我为什么不能?”李令荣回忆说,当时就决定自己也要试一试。
想法得到妻子支持后,夫妻俩用从亲朋处借来的钱和积蓄盖了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鸡舍,并购买了4500只蛋鸡。为了能及时掌握鸡的状况,李令荣和妻子吃住在鸡舍旁,一边认真观察了解鸡的生活习性,一边虚心求教其他有经验的养鸡专业户。
几个月后,正当夫妻俩准备收获成果时,非典来袭,禽蛋价格急剧下降,夫妻俩赔了6万多元。那时,李令荣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不能就此放弃!
为掌握更多的科学饲养技术和市场信息,李令荣先后到伊宁县、霍城县等地的养鸡厂进行考察学习,还购买了家禽养殖相关书籍和光盘,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时间,李令荣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方法,掌握了鸡的疫病预防、饲养配料等技术,对鸡舍进行了改造。次年开春,鸡蛋价格回升,他净赚6万元。
“这些鸡就像我的孩子。通过观察鸡的脸,我就能判断鸡是否生病。鸡头部没劲,甩来甩去就是感冒了,要是闭眼睡觉、采食量不好,就是肝火旺了……为了提高鸡的免疫力,每隔10天要在鸡饲料里添加相应的中药药渣,这样鸡蛋蛋黄更清亮,产量高、品质好。”李令荣自豪地说。
近年来,为了提升养殖水平,李令荣不仅在鸡饲料上下功夫,还对鸡舍进行投资改造,增设了捡蛋机、加料机、自动除粪机等设备。技改前,鸡场一次仅养殖8000只鸡,如今可养殖3万只鸡,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产量。目前,李令荣家的鸡蛋不仅在疆内销售,还远销到了国外,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
技术有了,经验有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李令荣开始带动身边人一起致富。在他的帮助下,先后有7户贫困户开始发展养殖,其中有2户已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很感激‘爸爸、妈妈’,让我们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在这里落户扎根,日子越过越好。”在鸡舍打工的荣光奇说,6年前,他带着妻儿从青海来到六十二团打工,李令荣见荣光奇夫妻俩带着孩子背井离乡,便让他们到鸡舍打工。在生活中,李令荣夫妇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照顾他们,两人也成了荣光奇口中的“爸爸妈妈”。
“看着他们越过越好,看着鸡舍里的鸡健健康康,再辛苦也觉得值!”说着,李令荣又露出幸福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