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梦婷,是一名“兵三代”,从小就立志要像父辈一样扎根团场,建设团场。2016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了家乡——七十团。此后,我一直以“三支一扶”的身份服务于团场办公室,并在2019年底,成为一名新职工,选择去基层连队工作。
初到连队,我对基层工作充满了好奇,满怀激情与斗志。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基层工作与想象中并不一样,琐碎而繁杂,感觉无从下手。同时,工作环境的艰苦和冬日的寒风也逐渐浇灭了我的热情,对待工作越发不尽心。连队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刘化冰觉察到我的消极情绪,为我找来了临江苑居委会的退休干部陈继繁,让他和我结对,帮助我找回工作的动力。
陈叔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经常邀请我去他家吃饭,讲述他的故事:
陈叔的老家在甘肃陇南一个偏远山村,他4岁时,由于家境贫寒,父亲被迫到新疆谋生,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时村里没有学校,家中的经济情况又不允许他外出求学,母亲只好把他送往大伯家,一边干农活,一边学文化,直到10岁时,村里建起了学校,他才开始上学。
后来,家中光景越来越差,12岁时,陈叔跟随母亲来新疆投奔父亲。家中生活艰苦,常靠亲友接济为生,但陈叔的学业却没有耽误。
1975年,陈叔参加工作,先后在连队当过职工、会计、政治指导员,又到修造厂任副厂长、工会主席,在工建联合公司任副经理,后又到社区任书记、主任,2015年退休。退休后,陈叔也没有闲下来,而是在谊群社区任职支委委员。我问陈叔,享受退休后的悠闲生活不好吗?陈叔说:“是团场给了我幸福的生活和稳定的工作,没有团场就没有现在的我,我只想把我的一生献给团场。”
听了陈叔的故事,我感触良多,陈叔的一生是困苦与奋斗的一生,他始终想着为团场作贡献。从那以后,我便以陈叔为榜样,时常向陈叔请教工作及生活上的问题,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不忘初心,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