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详细内容
彰显时代使命担当 交出群众满意答卷——四师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综述
发布:2020-07-16 来源:第四师  作者:伊犁垦区报   编审:admin  浏览量:520 

04_04_1077

04_04_1083

04_04_1085

04_04_1086

04_04_1087

04_04_1088

04_04_1089

04_04_1129


本报记者 赵爽 通讯员 陈小芳 于洋

今年,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师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就此全面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四师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迅速集结、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作答:“我在!”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阻击战

军令如山,兵贵神速。疫情发生后,四师医院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兵团党委、师市党委的工作要求,以疫情作战令,吹响集结号,立即启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月20日,四师医院院长周玉泉在全院中层例会中安排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门急诊严格规范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管理,感染性疾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重点科室必须做好疫情防控。

1月21日,师医院各职能部门深入科室督办疫情防控诊疗预案、工作流程、救治培训及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1月22日,师医院职能部门反馈短板弱项,现场解决困难,立行立改。

1月23日,师医院组建新冠肺炎救治领导小组,设置医疗救治组、预检分诊组、物资保障组等9个专项小组。周玉泉挂帅靠前指挥,院班子成员各司其职,修订了救治预案及相关工作流程。

1月24日,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进驻四师医院,医院及时更新诊疗方案及疫情防控相关内容,规范预检分诊流程和发热门诊管理;设备科启动全院医疗物资的战时管理,感染防控组深入重点科室,开展点对点、有针对性的院内感染与个人防护培训与演练;检查督导组关口前移,严督实导,对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以及全院21个临床科室开展反复检查20轮,下发督查通报8期。

这是一场义不旋踵的接力跑

“我们背水一战,没有退路,这一仗我们必须要打赢。”这是疫情防控期间周玉泉常说的一句话。自1月23日起,61天以来,每日疫情防控例会准时召开,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听取各组工作汇报,对反馈存在的问题坚持事不过夜,现场解决。召开43次适时分析研判会,为患者精准把脉,让防控更加精准;召开8次党委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让防疫更加有方向。  

从2月4日开始,医院全面落实政府网格化管理要求,抽调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共37人,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对全院南北院小区10栋楼,25个单元做好居民人员摸排、出入管理,宣传教育,协助社区做好人员管控工作。

2月7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流行病学调查迫在眉睫。副院长王薇彬、易志刚亲自带队上阵,白天马不停蹄奔走于医院科室、隔离点,晚上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信息比对,筛查甄别。

2月17日,医院党委书记蒋登华亲自带队深入19个团场医院和1个卫生院对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改扩建和规范设置完成情况、医院感染防控等情况进行督导共计33次。

这是一纸无论生死的请战书

“我是党员,我报名!”“我是医生,我必须在一线!”

1月31日,医院党委向全院发出倡议书,启动志愿者服务。短短2天内全院238名党员和53名群众纷纷主动请缨,报名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

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党委积极响应,加强兵地联动,先后从急诊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选派13名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勇于担当的优秀医务人员奔赴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助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医院检验科主任吴文礼抗疫期间带领科室工作人员夜以继日,进行核酸检测1725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2.1万余人。

周红艳、姬瑶、李琼3位同志在抗疫一线表现突出,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四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马富兵在完成隔离病区14天休整后,又主动请缨再次投入到感染病区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党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熠熠生辉。全院各级党员自愿捐款53458元,为全国抗击疫情献出爱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判专家组成员陈云国、彭燕、陈菡、张虹、周红艳等用“5+2”“白+黑”连续工作模式彰显医务人员高尚品德,24小时坚守阵地,随时投入到患者的收治、病情研判、确诊、汇报等工作中。

截至4月底,中西医结合专家每日查房持续61天,涉及患者26人,查房718人次;中医会诊170余人次,中草药方剂用药824副。师医院坚持对发热门诊接诊患者从风险度、诊断、处置、去向等方面,每日两次仔细严格分析评判,采取的诸多措施,受到自治区专家的一致肯定。

这是一套有勇有谋的“组合拳”

和“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作战,抗疫战场须有“战斗智慧”。

为了落实落细预检分诊流程,杜绝发热病人在初筛时漏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深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现场进行反复多轮检查,立行立改。为避免人员更换频繁,护理部组织对所有参加预检分诊人员进行预检分诊流程、流行病学史询问、穿脱防护用品、体温枪使用、消毒隔离等各相关岗位职责培训和演练,参培1500多人次,考核近1000人次。

3月23日医院全面复诊以来,为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医院多举措筑牢严密防线,守住第一道关口。

疫情初期,医院总务科克服春节期间交通管制、工人难寻、材料难购、运输不畅等困难,仅用5天时间就建成358平方米的三区三通道标准化发热门诊。据统计,从开诊以来,发热门诊共接诊千余人,其中接诊儿科患者195人,隔离留观及收住院289人,研判疑似病人556人。

疫情发生后,医院组建了感染病区医护梯队,26位专家在保障医院临床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分成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担任队长的两个救治梯队,同时再细分成8个救治小分队,实时关注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和疫情防控动态,及时调整防控措施,积极投入战“疫”一线。

2月7日开始,仅仅6天时间医院先后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10例,其中重症1例,危重症1例;2月8日,救治专家组紧急连线远在江苏镇江的专家,开启远程电话会诊,争分夺秒对其中一例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2月9日,该患者病情平稳转诊至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月13日,10位确诊患者陆续集中转诊至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集中救治。

这是疫情中收获的一份份感动

疫情期间,产科克服孕产妇多、人手不足的困难,在44天里,产科接诊门诊孕产妇1853人,住院孕产妇350人,迎接了近320个新生命的到来。产科被指定为“伊犁州新冠孕产妇救治中心”后,加班加点,仅用4天时间就将病区的相关物资全部配备落实到位。急诊科在疫情期间双线作战,在全力救治常规急危重患者的同时守好预检分诊第二道关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组织疫情防控知识学习,深入讨论应对方案,做好科普宣教,消除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恐慌情绪。

疫情期间为了确保120多名透析患者每周3次的治疗不按下暂停键,血透室克服治疗区相对密闭等感染风险,第一时间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小组,积极应对,细化防护消毒措施、优化工作流程、严把患者入口关。

在此次战“疫”中,总务后勤保障组通力合作,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全面物资和服务保障;药剂科加班加点为全院患者、职工、隔离点人员熬制中草药;信息科不分昼夜保证疫情期间网络通畅,随叫随到;还有默默奋战在医院大后方的安保人员、消杀人员、医疗垃圾处理人员、车队司机、保证医患一日三餐的食堂工作人员等等。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许许多多平凡的人在负重前行……

我们相信,爱和希望将成为永恒!终有一天,我们会摘下口罩,用力拥抱彼此!

何军 摄

院长周玉泉与副院长王仕明、陈云国现场指导部署医院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疫情防控工作。

高晨 摄

甘做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记四师医院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

副院长陈云国与医院疫情防控办公室人员认真落实诊疗指南、防控方案,严格做好预检分诊关键环节的责任监管工作。     高晨 摄

检验科主任吴文礼严格把关、指导医技人员认真做好检测的每个环节。    高晨 摄

安凤娟 摄

致敬!白衣战士 ——记四师医院驰援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

本报记者 赵爽 通讯员 于洋   

疫情发生后,四师医院组建了感染病区医护梯队,各专业科室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加入到战“疫”的先锋队伍中。

他们中有放下幼小孩子报名参战的,有把家中老人托付给伴侣的,他们中既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也有2003年抗击非典的医务人员……

从1月22日起,感染内科护士长李琼就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在感染病区时,李琼坚持不吃不喝,因为如果上厕所的话就要重新换一套隔离衣,多消耗一次性防护用品。时间久了,李琼的脸颊、鼻子被磨破了,嘴唇也通常是干裂脱皮状态。每次接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时,李琼总是冲锋在前告诉同事:“危险的我来!”

1月24日,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彭燕被任命为疫情防控专家小组第一梯队队长,自此启动24小时连续工作模式,投入到患者的收治、确诊、病情汇报及转院工作中。

2月10日,彭燕连续30小时接收新冠肺炎确诊患者7人,在做好诊断、治疗及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及时向自治区及兵团专家组汇报救治进展情况。

1月26日,四师医院检验科主任吴文礼开始筹措核酸检测工作,截至4月13日,检验科已完成67批次1700余例核酸检测17600人次抗体检测工作。检测期间,检验医师不能进食,也不能如厕,辛苦可想而知。

1月23日,四师医院启动24小时发热门诊值班制,临时将周红艳从重症医学科抽调到发热门诊参加一线值班工作,同时担任发热门诊第一梯队小组长。疫情期间她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早晨7点半准时起床整理夜间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材料并完成上报工作。

乳甲外科业务骨干兼科室负责人姬瑶主动请缨,于2月9日正式进入感染病区接班,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姬瑶时刻关注梯队医护人员的情绪波动及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抚慰解压。

“疫情不退我不退”,这是四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马富兵暗自许下的承诺。进入感染区后,马富兵和5名医生全部剃光头发,以“削发明志”。作为两名年幼孩子的父亲,马富兵在这个随时可能感染病毒的第一线坚守了27天。

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医护人员的身影,这是白衣天使们的使命担当。四师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琳从医32年,2003年的SARS、2007年的禽流感……程琳均作为专家投入到一线防控工作中。

四师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濮芸健、介入科主任王永亮、医学影像科护士孙学珍、重症医学科护士肖雪,还有在最危险的时期冲锋在抗“疫”一线、驾驶“战车”日夜穿行在城市道路上的四师医院救护车司机李明,这些无数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四师医院人,在师市党委、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构筑起阻挡病毒、抵御疫情的钢铁长城。

本报记者 赵爽 通讯员 于洋   

2月10日,按照师市党委安排部署,四师医院从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呼吸内科选派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3名医生、6名护士共计9名医务人员,奔赴伊犁州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驰援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位医务人员当中,有6位护士。唯一一位男护士、急诊科的杨志民是此次驰援护士小组的领队。

2月16日下午,在多次主动申请下,四师医院党委批准了由杨志民带队的驰援护士小组,赴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当天晚上,杨志民和护士小组成员正式在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上岗工作。

“发扬团队精神,做最好的护理”,这是临行前杨志民给驰援护士小组提出的要求。

6月25日,记者在四师医院再次见到杨志民,他回忆起那段日子说:“初到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我们迅速熟悉环境和医疗设备。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穿隔离衣防护服,就将近50分钟,按要求,要穿四层衣服、戴两层口罩、穿胶鞋,穿好后,护士之间要互相检查,看有没有破损的地方,等我们全部检查完了,才可以进入病区,开始护理。”

“一腔热忱投医尘,两鬓渐白十余载;故乡新冠肆虐狂,今日新家赴征程。”这是四师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丁园国在驰援期间写的一首诗。

“每天为病人做病检,把资料提供给指挥中心,由专家进行会诊分析研判,根据病人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这场疫情让我们和病人产生了堪称亲情的感情。”丁园国如是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胡奎龙是一名有着12年党龄的党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针对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需医务人员的情况,胡奎龙主动请战,他说:“我是党员,就要冲锋在前。”

临行前胡奎龙把平头推成光头,还自我调侃说这叫“光”荣出征。

是啊,疫情当前,在时间与生命的赛跑中,我们何曾向困难低过头?

申安素是驰援医生中唯一的一名儿科医生,她负责的患儿有3个,分别是5个月、9岁、13岁,均为女性。面对患儿稚嫩的面孔,她又深感压力和责任重大。她说:“作为临床一线的医生,刚开始心里没有底,努力让自己去面对,等第二天进到医院科室见到孩子以后,就把这种种不安全抛在脑后。”

作为一名“90后”护士,28岁的吴晶正是最爱美的年龄,但在驰援过程中,她却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剪掉长发、第一次穿成人尿不湿……吴晶告诉记者:“疫情发生的那一刻,就是我们这一代承担责任的时候了。”

安凤娟 摄